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31 19:42:12
选择字号:
《数字地球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发布

 

10月28日,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平行论坛数字地球支撑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召开。各方代表围绕数字地球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态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展开交流与研讨,达成了《数字地球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共识。

开幕式。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供图

论坛开幕式上,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Richard Simpson,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郭华东,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主席Lena Halounová,非洲环境遥感协会主席Kamal Labbassi致欢迎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副主席王长林主持开幕式。

主旨报告环节,5位专家深入探讨了数字地球技术,指出地理人工智能、地球大数据和地理空间工具等技术在弥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差距方面具有的巨大潜力。

郭华东阐述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进程的数字科技系列平台及成果,包括SDGSAT-1卫星及其开放研究计划、专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灵息·可持续发展目标大模型”人工智能系统、《全球尺度可持续发展科学监测报告(2025)——地球大数据视角下的十年进展》等。郭华东指出,目前由SDG中心牵头发起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大科学计划(DSP)”已得到来自32个国家的63家机构参与支持,并将继续在构建2030年后全球可持续发展愿景中发挥引领作用。

日本中部大学中部高等学术研究所所长Hiromichi Fukui重点介绍了数字地球工具如何通过“地表覆盖突破(LCB)计划”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他指出,LCB团队正利用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和高质量训练数据,通过在区域生态系统背景下对像元级分类进行情境化分析,改进年度卫星自然地表覆盖制图。该项目通过快速生成基于生态分区的高质量数据集,不仅显著降低了成本,还加速了实现全球“30×30”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进程。

专题研讨环节,多位专家围绕数字地球技术创新应用与科学治理的关键原则,特别是在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方面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他们呼吁建立全球协作、共享的数字治理、伦理与公平框架,以多元化的方式应对风险。专家们多次强调非洲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独特潜力,并呼吁在更广泛的国际框架和政府合作机制下,强化高层指导与伙伴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

论坛正式发布了《数字地球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倡议》重申了数字地球各界同仁的共同承诺,致力于将数据与知识转化为具有科学依据、开放透明且符合伦理的决策支持体系,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倡议》指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非静态指标,而是气候、水、能源、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在这一背景下,覆盖多领域交叉学科的数字地球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提出的“数字地球作为战略智能与决策平台”的发展框架指导下,《倡议》承诺将在重点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建立战略智能与决策平台试点,同时确保伦理治理和开放、透明。《倡议》将作为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指引,开放合作,重点突破,助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监测与评估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提供解决方案和重要支撑。

《数字地球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发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斑彩菊石为何如此艳丽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科学家提出“冷冻表界层分析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