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文献清单:2025年中国编委文章荐读| MDPI Toxics |
|
|
期刊名:Toxic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toxics
本期精选了2025年Toxics期刊编委会成员发表的10篇文章,涵盖废物处理、化学品暴露毒性评估、大气污染与健康风险、微塑料毒性等多个方向。希望能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新思路,欢迎阅读与交流。
文章1
英文标题:Converting Waste into Treasure: Efficient Adsorption of Cr(VI) Using Iron-Modified Rice Straw Biochar
中文标题:变废为宝——铁改性稻草生物炭高效吸附六价铬
作者Jianteng Sun et al.
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305-6304/13/6/458
文章摘要:
六价铬(Cr(VI))因其高毒性而在环境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生物炭通常用作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Cr(VI),但其去除效率低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通过简单的沉淀和热解法制备了铁改性稻草生物炭并将其用于废水中的Cr(VI)去除,变废为宝并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480 分钟内Cr(VI)的吸附效率达到95.54%(条件:吸附剂用量2.67g/L,pH 2.5,温度25±2°C)。Langmuir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Fe-BC对Cr(VI)的吸附行为,拟合吸附容量达到10.03 mg/g。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更好地描述了实验过程,表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限速步骤。热力学实验表明,Fe-BC对Cr(VI)的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柱实验表明,较低的流速有利于吸附效果。机理研究强调了静电吸引、离子交换和还原等作用在Cr(VI)去除中的协同作用。这些发现为吸附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创新方法。

文章2
英文标题:Long-Term Exposure to 6-PPD Quinone Inhibits Glutamate Synthesis and Glutamate Receptor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Its Toxicity Inductio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中文标题:长期暴露于6-PPD醌可抑制秀丽隐杆线虫体内与毒性诱导有关的谷氨酸合成和谷氨酸受体功能
作者Dayong Wang et al.
文章链接:http://www.mdpi.com/2305-6304/13/6/434
文章摘要:
6-PPD醌(6-PPDQ)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在秀丽隐杆线虫中,我们首先通过分析谷氨酸含量、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这些基因RNAi的表型,探究了6-PPDQ对谷氨酸合成和受体功能的影响。此外,我们在6-PPDQ暴露后进行谷氨酸处理,以探究谷氨酸对抗6-PPDQ毒性的潜在药理作用。暴露后,谷氨酸含量降低了0.1~10 μg/L 6-PPDQ,这是由于W07E1.1、glna-1/2/3和alh-6表达下降所致,这些基因分别控制α-酮戊二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合成谷氨酸。W07E1.1、glna-1/2/3和alh-6的RNAi降低了6-PPDQ 暴露线虫的谷氨酸含量,并使其对6-PPDQ 毒性敏感。在谷氨酸转运蛋白基因中,glt-1的表达在0.1至10 μg/L 6-PPDQ 处理下降低。此外,0.1至10 μg/L 6-PPDQ 处理下,谷氨酸受体基因(glr-1、glr-2 和 glr-4)的表达降低,而W07E1.1、glna-1/2/3、alh-6和glt-1的RNAi处理降低了这些基因的表达。这些受体基因的RNAi导致对6-PPDQ毒性的敏感性,并且daf-7、jnk-1和dbl-1被确定为神经元glr-1、glr-2和glr-4的靶基因。此外,5mM谷氨酸可抑制6-PPDQ毒性并增加glr-1、glr-2和glr-4的表达。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6-PPDQ暴露可能干扰谷氨酸合成并影响谷氨酸受体的功能,这些谷氨酸与6-PPDQ毒性诱导相关。

文章3
英文标题:Atmospheric Heavy Met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cross Various Type of Cities in China
中文标题:中国不同类型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作者Jian Gao et al.
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305-6304/13/3/220
文章摘要:
本研究调查了中国50个城市PM2.5中9种大气重金属(铅、砷、锰、镍、铬、镉、锌、铜、铁)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健康风险,比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前(2014至2018年)和实施后(2019-2021年)资源工业城市(RIC)和一般城市(GC)的差异。2018年后,除铁外,所有金属浓度均显著下降(33至77%),低于PM2.5的降幅(25%)。地理空间分析显示,中国南北地区重金属浓度升高,与工业和矿业热点地区一致。虽然资源工业城市的金属浓度持续高于一般城市,但2018年后城市间差距缩小,资源工业城市的降幅更大。2018年之前,综合非致癌危害指数(HI小于1)仍低于安全阈值,但儿童的综合致癌风险总量(CRT)超过10−4,主要受砷和六价铬(Cr(VI))的影响。区域性工业区(RIC)的HI比普通地域性工业区(GC)高1.5到2.0倍。2018年后,CRT下降了69.0到71.1%,与重金属含量的降低一致。尽管CRT有所改善,但仍需要针对砷(CRT贡献率为81.1到86.2%)和六价铬(贡献率为11.7到14.0%)进行有针对性的减排。这些发现证实了该政策在控制工业和车辆排放方面的有效性,但也强调了在资源密集型地区实施针对性金属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文章4
英文标题:Association of Personal Care and Consumer Product Chemicals with Long-Term Amenorrhea: Insights into Serum Globulin and STAT3
中文标题:个人护理和消费化学品与长期闭经的关系:对血清球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研究进展
作者Minjian Chen et al.
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305-6304/13/3/187
文章摘要:
个人护理和消费品中的化学物质被怀疑会扰乱内分泌功能并影响生殖健康。然而,混合暴露与长期闭经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684名女性(2013至2018年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以评估8种多氟烷基物质(PFAS)、1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6种苯酚和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暴露情况。采用多种统计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其与长期闭经的关联以及血清球蛋白的作用。通过整合关键化学物质与长期闭经交叉点的靶点分析、通路分析和靶点验证,识别了其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长期闭经女性的全氟癸酸、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壬酸、正全氟辛酸 (n_PFOA)、正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甲基庚烷磺酸异构体的暴露水平较高。不同调整后的逻辑回归模型一致发现,PFAS浓度升高与长期闭经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血清球蛋白在PFAS暴露与长期闭经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网络和靶点分析表明,PFHxS和n_PFOA可能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相互作用。这项研究强调了PFAS暴露(尤其是PFHxS和n_PFOA)与长期闭经之间的显著关联,其中血清球蛋白和STAT3是潜在机制中的介质。

文章5
英文标题:Carbon Cycling in Wetlands Under the Shadow of Microplastic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中文标题:微塑料阴影下的湿地碳循环:挑战与前景
作者Jingchun Tang et al.
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305-6304/13/3/143
文章摘要:
湿地是调节碳封存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生态系统之一。然而,微塑料(MPs)对湿地碳动态的干扰不容忽视。本综述探讨了MPs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重点关注其潜在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机制。湿地沉积物中MPs的积累会严重破坏植物根系功能,干扰水分、养分和氧气的运输,从而降低植物生物量的发育。虽然MPs可能暂时增强碳储存,但它们最终会加速有机碳的矿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并破坏长期碳封存。该过程的一个关键方面涉及由MP上的选择性微生物定植驱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这会影响有机碳分解和甲烷产生,从而对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威胁。值得注意的是,可生物降解的微藻(MPs)产生的溶解有机物会促进共存MPs的光老化,增强老化MPs释放有害物质,并因代谢活动紊乱而进一步影响微生物相关的碳动态。因此,深入了解MPs对湿地健康和碳循环的不利影响及其机制至关重要。未来的策略应结合微生物调控和生态工程技术,以开发有效的方法,维持受MP污染影响的湿地的可持续碳封存能力。

文章6
英文标题: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Parkinson’s Disease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中文标题:环境空气污染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最新的荟萃分析
作者Shaowei Wu et al.
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305-6304/13/2/139
文章摘要:
背景:先前关于环境空气污染与两种主要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之间的关联的流行病学证据尚无定论。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长期和短期暴露于PM2.5和PM10(即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或10μm 的颗粒物)、二氧化氮(NO2)、臭氧、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与AD和PD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在荟萃分析中,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来汇总单个效应估计值。进一步进行了亚组荟萃分析以探索异质性的潜在来源。结果:共纳入42项合格研究。长期PM2.5暴露每增加5μg/m3,AD和PD的比值比(OR)分别为1.16(95%CI:1.04,1.30;I2=95%)和1.10(95%CI:1.03,1.17;I2=95%)。短期PM2.5暴露每增加5μg/m3,PD的OR为1.01(95%CI:1.002,1.01;I2=77%)。长期NO2暴露每增加1ppb,PD的OR为1.01(95%CI:1.0002,1.02;I2=79%)。结论:环境空气污染,特别是PM2.5,可能增加AD和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文章7
英文标题:The Effect of [Glu][H2PO4] via Foliar Spraying on Cadmium and Arsenic Absorption and Translocation in Rice Plants
中文标题:叶面喷施[Glu][H2PO4]对水稻镉、砷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作者Changbo Zhang et al.
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305-6304/13/2/133
文章摘要:
水稻是中国人膳食中镉(Cd)和砷(As)的主要来源。制定有针对性的农艺干预措施,减缓水稻籽粒中镉和砷的生物累积,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途径。离子液体叶面喷施技术,可有效降低水稻中镉和砷的含量。本研究以氨基酸离子液体[Glu][H2PO4]作为叶面调理剂,分别对两个水稻品种(X24和Z35)进行处理,探讨其降低水稻中镉和砷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Glu][H2PO4]可分别使镉和砷的含量降低高达58.57%和44.09%。[Glu][H2PO4]降低了镉从根系向旗叶、节等器官的转移率,从而降低了这些器官中的镉和砷含量。[Glu][H2PO4]促进种子氨基酸合成,提高Ca2+含量,增加OsGLR3.1–3.5基因表达,降低OsLsi1–3基因表达,从而抑制水稻对镉和砷的吸收和运输。结果表明,叶面喷施[Glu][H2PO4]可显著降低水稻对镉和砷的积累。本研究为降低水稻中镉和砷的积累提供了一种新颖有效的策略,有望提高水稻的安全性和品质。

文章8
英文标题: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and 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Occurrenc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中文标题:长江上游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以及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存在、时空分布和风险评估
作者Fengchang Wu et al.
文章链接:http://www.mdpi.com/2305-6304/13/2/116
文章摘要:
新兴污染物(CECs),包括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和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FRs),由于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潜力和毒性而引起了全球关注。本研究全面调查了中国长江上游地表水中18种PFASs和9种OPFRs的存在、时空分布、潜在来源及其生态和人类健康风险。水样采集于2022年和2023年,取自长江干流和五条主要支流(岷江、金沙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PFASs和OPFRs的总浓度分别为16.07至927.19 ng/L和17.36至190.42 ng/L,干流中的浓度始终高于支流。超短链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例如TFMS)和卤代有机阻燃剂(OPFRs)(例如TCPP)是主要化合物,可能源自工业排放、废水排放物和其他人为污染源。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大多数采样点的风险为低至中等,废水排放点附近的风险较高。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非致癌风险可忽略不计,但发现特定地区(尤其是乐山市)成人接触OPFRs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本研究强调了了解长江上游PFASs和OPFRs的命运和影响的重要性,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文章9
英文标题:The Combined Toxic Effects of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and Arsenate on Lettuce Under Hydroponic Conditions
中文标题:水培条件下聚苯乙烯微塑料和砷酸盐对生菜的联合毒性作用
作者Li Mu et al.
文章链接:http://www.mdpi.com/2305-6304/13/2/86
文章摘要:
微塑料(MPs)与砷(As)的复合污染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到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研究这一问题需要详细探究微塑料(MPs)与砷(As)对植物的协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因此,本文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砷酸盐(AsO43−)(以下简称As(V))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菜的毒性作用。首先,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确定PS-MPs与As(V)之间以化学吸附为主;同时,As(V)的添加促进了PS-MPs通过卡斯帕里斯条带连续内皮层的穿透。此外,与控制组相比,As(V)的共同添加加剧了PS-MPs降低根际环境pH值及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P20V10组pH值降低了33.0%;与控制组相比,P20、P20V1和P20V10处理使生菜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了68.45%(16 SPAD单位)、71.37%(17.73 SPAD单位)和61.74%(15.36 SPAD单位),根长分别降低了19.31%(4.18 cm)、50.72%(10.98cm)和47.90%(10.37cm)。P5V10和P20V10使CAT含量分别增加了153.54%(33.22U(mgprol)−1)和182.68%((38.2U(mgprol)−1)),Ca含量分别增加了31.27%和37.68%,Zn含量分别增加了41.85%和41.85%,但As(V)的存在使Na含量分别降低了22.85%(P5V1)和49.95%(P5V10)。复合暴露显著影响了生菜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品质。最后,对生菜叶片的代谢组学分析表明,PS-MPs和As(V)复合污染影响了三羧酸循环(TCA循环)、硫代谢和丙酮酸代谢的代谢途径。本研究为PS-MPs与As(V)共同暴露的污染管理措施提供了数据。

文章10
英文标题:Subchronic Exposure to Low-Dose Chlorfenapyr and Emamectin Benzoate Disrupts Kidney Metabolism in Rats
中文标题:亚慢性暴露于低剂量氯虫腈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会扰乱大鼠肾脏代谢
作者Yi-Jun Wu et al.
文章链接:http://www.mdpi.com/2305-6304/13/1/65
文章摘要:
农药氯芬那吡 (CFP) 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酯 (EMB) 的残留经常共存于环境中并可在体内蓄积。为了了解这两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我们研究了它们对肾脏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大鼠分别以低/中/高剂量(1/3/9 mg/kg/day 和 0.2/0.6/1.8 mg/kg/day)经口管饲给予CFP和/或EMB60天。收集肾脏和血清样本,并分析和检查血清生化和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肾脏代谢组的改变。结果表明,联合暴露于CFP和EMB可升高血液中的尿素氮水平并诱导病理损伤,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薄、肾小球形态异常和纤维化区域增加。CFP和/或EMB干扰谷胱甘肽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导致肾脏代谢组发生改变,并诱导肾脏组织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此外,CFP降低肾脏ATP含量,并抑制丙酮酸PDH活性。这些结果表明,长期暴露于环境相关浓度的CFP和EMB可导致肾脏代谢组发生改变、氧化应激和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可能导致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

欢迎各位学者投稿!
投稿链接:https://susy.mdpi.com/user/manuscripts/upload?form[journal_id]=171

Toxics 期刊介绍
期刊名:Toxics (ISSN: 2305-6304)
主编:Demetrio Raldúa, IDAEA-CSIC, Spain
期刊发表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材料相关的学术文章,主题范围涵盖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期刊已被Web of Science、PubMed和Scopus等多个数据库收录。目前期刊位于JCR毒理学一区和环境科学二区。
|
2023 Impact Factor
|
3.9
|
|
2024 CiteScore
|
6.4
|
|
Time to First Decision
|
18.3 Days
|
|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
2.3 Days
|
欢迎投稿:https://susy.mdpi.com/user/manuscripts/upload?form[journal_id]=171

识别二维码,订阅期刊最新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