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专家指出,儿童时期接触制造家用塑料制品的化学物质会带来健康风险,且危害日益凸显。
这一结论源自对数百项最新相关研究的综述。9月21日,该研究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期刊。
塑料化学品与激素紊乱、炎症及大脑发育问题相关,可能加剧始于儿童时期的慢性疾病。专家呼吁通过个人生活方式改变与全球性政策双管齐下,减少不必要的塑料使用。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报告中,科研人员梳理了数十年证据,表明工业和家用产品中常添加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疾病与功能障碍,尤其在生命早期接触时危害更甚。研究重点关注三类化学品:用于增强塑料柔韧性的邻苯二甲酸盐、提供硬度的双酚类物质,以及耐热防水的多氟烷基物质(PFAS)。这些研究覆盖了数千名孕妇、胎儿及儿童,发现这些毒素与心脏病、肥胖、不孕、哮喘等长期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研究主要负责人、儿科专家Leonardo Trasande指出:“我们的发现表明,塑料是许多慢性疾病早期诱因的推手,其影响会延续至青少年和成年时期。若想让孩子保持健康、延长寿命,就必须严格限制这类材料的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化妆品、纸质收据等物品中。专家发现,塑料在使用、加热或化学处理时会释放微塑料和纳米颗粒并很容易被人体摄入。
研究表明,塑料中的化学物质会引发全身组织过度免疫反应(炎症),并干扰影响多项生理功能的激素运作。此外,大量研究证实早期接触这些物质会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智商下降及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发育问题。
Trasande表示:“家长可通过安全简便的方法限制孩子接触塑料,且无需高昂花费。”例如用玻璃或不锈钢容器替代塑料制品,避免微波加热和洗碗机清洗塑料等。他建议医疗工作者提供明确指导,帮助家长做出明智选择;临床机构也可与学校、社区合作,增强年轻一代对塑料健康风险的认识。
在政策层面,研究者呼吁加强监管,减少非必要塑料制品使用,尤其在健康问题突出的低收入社区。
塑料健康议题将被纳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2025年“塑料、健康与解决方案”研讨会。专家将探讨微塑料健康影响的最新研究、政策进展及监管措施的关键作用。研究者同时指出,尽管存在健康风险,塑料在儿科医疗中仍不可或缺,如早产儿呼吸机、喂养管、哮喘患儿雾化器及防护面罩等。研究并非质疑医疗必需场景下的塑料使用,而是警示非必要领域的滥用风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S2352-4642(25)00212-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