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0 23:31:33
选择字号:
新研究揭示台湾相思的抗虫物质及其形成机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兰亭团队在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揭示了生态茶园常用间作乔木——台湾相思的抗虫物质及其形成机理。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园艺》(Molecular Horticulture)。

茶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单一种植模式易导致茶园生态系统脆弱、虫害频发,制约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茶树与伴生植物的间作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其中与台湾相思的间作在生态调控方面表现良好,不仅显著提升了害虫天敌的数量,还改善了茶叶的品质。

台湾相思防御代谢物(Z)-3-己烯乙酯的抗虫功能与形成机制。研究团队供图

  ?

曾兰亭团队系统解析了茶园常用间作乔木——台湾相思所释放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明确了(Z)-3-己烯乙酯在调控茶园节肢动物行为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茶园实验与室内选择性评价,发现(Z)-3-己烯乙酯具有驱避害虫茶小绿叶蝉及吸引捕食性天敌蜘蛛的双重作用。进一步结合转录水平分析、体内外功能验证及转录调控等手段,明确AcAAT4为催化(Z)-3-己烯乙酯合成的关键酶,且该基因的表达受转录因子AcMYC2b的正向调控。

该成果不仅揭示了台湾相思间作在茶园生态调控中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物合成机制,也为景观生态茶园建设体系的完善与茶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43897-025-00165-z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橡胶树育种路上的“石头”能数清了 人类胚胎着床过程的力学机制首次揭示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