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0 18:16:08
选择字号:
好望角科学沙龙“上新”,中英学者共探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8月20日,“好望角科学沙龙”中英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活动在上海举行,来自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英国高校20余名青年学者,与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同济大学的学者,以及科技投资和成果转化界10余位代表参与交流,探讨中英两国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2010年,三个英国年轻人创立了人工智能(AI)研究机构DeepMind,成为AI时代无法忽略的一家公司。这也是英国科研和创新实力的一个缩影。”英国杰出青年人才协会创始人顾赛在致辞中表示,“此番来到上海,看到国内创新、创业的氛围,我们感到十分激动。”

顾赛。

  ?

随后,香港科技大学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联合院长高扬以《用于空间可持续探索开发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为题,分享了她对AI技术在空间机器人领域应用的看法。高扬指出,机械硬件运动中的智能是不能忽略的,尤其是在航天领域。航天器的成本非常高,需要严肃对待这类设备的小型化和低能耗。太空轨道上有非常广泛的空间机器人应用场景,比如太空垃圾收集、在轨卫星的维修和回收、太空望远镜的组装等。同时,空间上的很多技术在地面也有应用场景,比如在采矿、核电和公共事业等方面。

伦敦国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字口腔健康副教授李云鹏、爱丁堡大学信息学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金融计算和风险建模教授马铁军分别介绍了“AI+牙科”“AI+金融”领域的项目,展示了AI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

爱丁堡金融创新中心整合了计算机学院、数学学院和商学院的资源。其中,技术创新需要由计算机学院推动、理论创新要由数学学院推动,而商业化方面的考量由商学院推动。马铁军则在分享中强调了跨学科人才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因此,需要跨学科的人才来整合这些资源,这也是我在爱丁堡大学的主要工作。”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介绍了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的“西光模式”。“我们通过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第一笔资金’缺失的难题,构建了‘一院所+一基金+一平台+一园区+一智库’的‘五个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有效解决科技企业从种子到大树的科技服务全要素需求问题。”

米磊。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

同时,米磊介绍了中科创星(上海)高质量孵化器正在实践的“超前孵化”和“深度孵化”模式。其中,“超前孵化”从原理和论文阶段介入,支持科学家开展原理设计与概念验证;“深度孵化”则参与团队组建、产品研发和商业运营,实现从PI(学科带头人)-IDEA-IP-IPO的全过程孵化。

“好望角科学沙龙”由中科创星发起,由中科创星、东壁科技数据、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共同主办,致力于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创融合与跨界交流平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橡胶树育种路上的“石头”能数清了 人类胚胎着床过程的力学机制首次揭示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