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博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2-9-11 10:40:37
选择字号:
院士专家谈建立中国科技界科学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何鸣鸿:科学道德建设多从既有案例吸取教训
 
现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科学道德建设问题。美国NIH以邮件方式对接受资助的几千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匿名调查,3247位在职业生涯早期和中期的科学家答复:不到1.5%曾经有弄虚作假或者剽窃行为;15.5%曾更改过实验计划、实验方法甚至研究结果;12.5%滥用“别人”的错误研究数据;7.6%曾在临床实验过程中忽略次要研究规则。不端行为超过了三分之一。
 
有多少科学家的研究是有问题的?根据英国2009年一项调查。有1.97%的科学家承认至少有1次编造、虚构或修改数据或结果;多达33.7%的人承认出现过其他失范行为; 14.12%的人承认同事有造假;72%的人认为同事有其他失范行为。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访科学家表示,如果有数据和自己的结论相左时,会选择对那些数据视而不见;大部分人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能够出成果。在这种心理下,有时候就会缺少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一书的作者山崎茂认为:“所谓科学家的不端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既有的案例中汲取教训”;“教育与启蒙比调查更为重要。”
 
基金委一贯非常重视科学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教育。监督委员会1998年成立,独立开展工作,查处惩戒了一批科研不端行为案件。例如,2011年深入调查70件案件,已有33件做出了处理决定。
 
我们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建立了包括监督制度在内的65部内部规章和36部部门规章。近两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研诚信教育20多次,涉及院校和科研院所2000多个,接受培训人员达7000多人。我们还牵头组织翻译国外科研诚信教材:《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
 
对于科研不端案件,我们按程序严肃处理。
 
一个案例是,某人提前12天使用博士学位。其3月10号答辩;18号交申请书时填写博士学位,但学校正式的学位证书3月30日。最终认为属信息失真,撤销项目,追回经费。但没通报批评,因性质轻微且认错态度好。
 
另一个案例是,两不同材料体系的实验结果图相同,两论文大量重复和数据造假。调查认为是造假行为,撤销项目,通报批评。博士生直接责任,7年不得申请;导师失责,5年不得申请。
 
我们希望既有案例能教育更多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