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博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2-9-11 10:40:37
选择字号:
院士专家谈建立中国科技界科学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杜祥琬:科学道德教育要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进行科学道德教育,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
 
先说树木型的:每个学生、每位教授都好比一棵树。与植物界的树木不同的是,人文社会里的树木之间是由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在一定意义上,有母树、子树、孙子树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界、科技界都存在着母树作师表,子孙来传承和发展。涉世不深的青年,首先是看着自己的老师、校长是怎么做的。
 
一位单位领导成功打包几个本单位成果,自己做第一完成人,他对大家说:“我可以运作成一项国家级的奖项”。结果果然成功。
 
学生看在眼里:文章可以这样出炉,奖可以这样得,教授可以这样运作评选成功、甚至在院士增选过程中也动作频频。自然会想,原来大树是吸收这样的“营养”成长的!
 
所以,学生固然需要教育,科学道德首先在于教师、领导者、管理者。后者的科学道德教育更为重要。
 
科学道德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做事先做人。所以我们说,科学道德教育是一门基础课,是科技工作者人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的上法是身教加言教,身教重于言教。所以,身为师长者,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样板。这样对学生细润无声的教化和熏陶,是长期而深刻的(这样的老师是有的)。加上经常的言教和制度,才可能培养出有真知识且品行端正的人才。
 
再说森林型问题:一个例子是,某校30个教授竞聘一个处长。这是权利和利益使然。还有一个例子,是科协、工程院调研报告显示,影响人才成长的两大因素是: “忙事务”,管理制度使然;还有“想当官”,学而优则官。这是大环境的问题,是森林中的大气、水和土壤影响树木成长。根本上,学术氛围乃是学术界的价值观、人生观问题,是追求什么价值、目标的问题。两类不同的学术环境对比是鲜明的。
 
一类环境,是以追求真理、造福人类为目标;人们关心学术,欣赏优秀的创新学术成果;弘扬“大学精神、科学精神”;提倡独立思维、创新文化;肯坐冷板凳,时间和精力集中于研究,互相尊重,善于协作。出问题有章可循。
 
另一类环境,是单位追求排名、荣誉;个人追求评价、利益、金钱、权力;必然导致钻营、急功近利、关系学充斥;时间精力花在运作、包装、应付评估,甚至造假、剽窃等,不择手段;恶性竞争,互相排斥,无诚信可言,自慰“社会都是这样”。出了问题不有力惩前,也难以毖后,或治标不治本。
 
不错,树木本身应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但不同的森林环境对树木生长具有宏观的、批量的、长远的影响。科学道德教育需着眼建设健康的大环境,建设崇尚学术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
 
“学术环境、学术生态” 的再造是紧迫而具战略性的。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客观上对人才和创新成果有很强的需求。但同时,处在社会转型阶段,信仰缺失、诚信缺失,体制性弊端的大环境问题,在教育界、科技界有深刻而普遍的反映。科学共同体需要下大力气构建以自律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文化、法制、监督相结合的科学道德诚信体系。
 
在科学道德建设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显然的。这个教育不只是一门课、一本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办好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校要远离浮躁的功利主义,回归育人治学的本色,回归宁静与踏实。学校应该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平台,更应是提升思想境界、培养人文精神的摇篮,是崇尚真理的圣殿。为此需要做出的努力是巨大而深刻的。
 
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