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陈静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10-26 20:24:32
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在沪举行
陈凯先院士:中医东学西渐将焕发后工业时代光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10月26日对记者表示,当前西方医学界对中医身心调整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理念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医学将“东学西渐”,数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将焕发出后工业化时代的光彩。
 
作为“中医中药中国行”上海站的一项重要活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在沪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体质—肝/胆—易发疾病的防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中国名老中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长颜德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等众多中医界知名人士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据知,“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在古今中医药防治疾病实践中,始终焕发着活力和光辉。中医界人士指出,如何发挥“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保障中的引领作用,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领域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是中医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陈凯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二十一世纪,医学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他说,根本性变革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NCD)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生物(治疗)医学的反思。其次,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及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
 
陈凯先指出,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目的作根本性调整,即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他说,非传染性慢病的有效控制,要求医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即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
 
陈凯先说,对于NCD的发生,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作用远大于生物学因素。据WHO的全球调查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而言,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占六成,遗传因素的作用只占百分之十五。
 
这位著名专家认为,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等等,都是人的身心调整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医学、医生的作用只是作为“自然的助手”,改善、提高人的身心系统功能,祛病是整体功能状态改善的自然结果。相比西方简单的疾病控防理念,中医“治未病”的内涵更加丰富。
 
陈凯先指出,建立在“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医学,为新医学模式提供了经过数千年亿万人实践检验的理论基础。陈凯先称,“上工治未病”的核心理念与二十一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完全一致。他对记者表示,当前西方医学界已经对中医身心调整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理念越来越重视,根据新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中医将“东学西渐”,与西方医学结合共同服务人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