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Viruses 发布时间:2025/10/11 12:16:14
选择字号: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罗俊研究员团队——中国鸡群新发特超强马立克病病毒(HV-MDV)变异株已显著突破经典MD疫苗的免疫保护 | MDPI Viruses

期刊名:Viruse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viruses

研究背景

鸡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引起的一种最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给我国及全球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9年至今,国内大量鸡群爆发家禽肿瘤病,经研究发现主要是由MDV强毒的流行及感染所致(Viruses,2022,14: 2599)。为了进一步深入揭示当前鸡群免疫失败及MD疫情频发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对最新分离鉴定的特超强MDV(HV-MDV)变异株进行了致病性分析,同时对目前广泛使用的经典MD疫苗(包括HVT、CVI988、CVI988+HVT和814)进行了免疫保护效果评价(Viruses,2023,15: 1434)。相关研究数据表明,HV-MDV变异株的出现和流行,对MD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新一代MD高效疫苗的创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行业需求。

研究方法

分别使用1日龄SPF鸡进行动物攻毒和免疫保护实验,研究国内鸡群MDV最新流行毒株的致病性和致病型,全面评估生产一线广泛使用的MD商品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第一批动物实验,对2021年从华中地区分离鉴定的7个MDV毒株(HNSQ01、SDCW01、HNXZ05、HNSQ05、HNKF01、HNXZ01和HNFQ03)同批进行动物攻毒及致病性分析;第二批动物实验,优先选择SDCW01毒株(毒力最强的HV-MDV分离株之一),进行免疫/攻毒保护实验,对目前市售主流MD经典疫苗(包括HVT、CVI988、814和CVI988+HVT)进行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研究结果

7个MDV分离株感染鸡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抑制

分别感染1日龄SPF鸡,在14和21 d分别采样分析,发现与CEF阴性对照相比,攻毒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随着感染时间延长,35 d时5个攻毒组体重均低于阴性对照,其中HNSD01和HNXZ05感染鸡体重均显著偏低。至42 d时全部7个攻毒组体重均低于阴性对照,其中HNSD01、HNXZ05、HNSQ05、HNSQ01和HNXZ01攻毒组均显著偏低(图1 a)。胸腺指数,14和21 d时7个攻毒组大部分低于阴性对照组,其中HNSD01、HNXZ05、HNSQ05和HNSQ01)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图1 b)。法氏囊指数,与胸腺指数非常相似,尤其是HNSD01、HNXZ05、HNSQ05和HNSQ01攻毒组在14或21 d均显著偏低(图1 c)。脾脏指数,14或21 d时7个攻毒组均高于阴性对照,其中HNSD01、HNXZ05、HNSQ05和HNSQ01分别在14或21 d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图1 d)。

图1.不同MDV分离株感染鸡的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

7个MDV分离株对感染鸡的致病性及致瘤性

至实验终末73 d统计发现,HNSD01和HNSQ01毒力最强,MD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83.3%和86.7%,致瘤率分别为50.0%和63.3%。HNXZ05和HNSQ05毒力较强,发病率分别为93.3%和90.0%,死亡率分别为73.3%和60.0%,致肿瘤率分别为33.3%和30.0%。HNKF01和HNFQ03毒力较弱,发病率、死亡率和致瘤率分别为45.5%和34.5%、21.2%和34.5%以及24.2%和0%。HNXZ01毒力最弱,发病率、死亡率和致瘤率分别为10.0%、10.0%和0%。各组实验鸡存活曲线(图2)显示,毒力最强的HNSD01、HNSQ01、HNXZ05和HNSQ05感染鸡均快速且持续发生死亡;毒力较弱的HNFQ03感染鸡死亡主要集中在前期;而HNKF01和HNXZ01感染鸡死亡则主要发生在中后期。

图2.不同MDV分离株感染鸡的存活曲线

不同MD疫苗免疫/攻毒鸡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

分别用4种不同的MD疫苗免疫1日龄SPF鸡,然后用毒力最强之一的HV-MDV毒株HNSD01分别攻毒。结果显示,与CEF模拟免疫阴性对照组相比,攻毒感染后7个时间点HNSD01攻毒组体重均明显偏低、且在35、42、49和67 d时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图3 a)。MD疫苗免疫攻毒组中,除了CVI988组在42 d体重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其他各疫苗免疫攻毒组体重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胸腺指数,HNSD01攻毒组在14 和21 d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疫苗免疫攻毒组中,除了在21 d时814组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之外,其他各组均无显著差异(图3 b)。法氏囊指数,HNSD01攻毒组在两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4个疫苗组的法氏囊指数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图3 c)。脾脏指数,HNSD01攻毒组在两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在14 d时4个疫苗免疫组均无显著差异,但在21 d时所有疫苗组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CVI988+HVT和814显著性高于阴性对照组(图3 d)。

图3. 不同MD疫苗免疫/攻毒鸡的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

不同MD商品疫苗对HNSD01攻毒的免疫保护效力

不同MD疫苗免疫1日龄SPF鸡之后,分别用HNSD01进行攻毒。结果发现,整个实验周期内CEF对照组无发病或死亡,而HNSD01攻毒组MD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和88.5%,与第一批动物实验结果完全一致。CVI988、HVT、CVI988+HVT和814免疫攻毒组的发病率分别为53.9%、61.5%、50.0%和72.0%,死亡率分别为46.2%、11.5%、41.7%和48.0%,相对应的PI值分别为46.2%、38.5%、50.0%和28.0%。整个实验周期内,CEF模拟免疫对照组全部存活鸡剖检均无肉眼肿瘤的发生。在67 d的攻毒感染试验周期内,CEF模拟免疫攻毒组死亡鸡的肿瘤率为47.8%,4种疫苗免疫攻毒组死亡鸡的肿瘤率均为0%。对全部存活鸡进行剖检,发现CEF模拟免疫攻毒组肿瘤率为100%,而CVI988和HVT免疫攻毒组肿瘤率分别为14.3%和13.0%,CVI988+HVT或814免疫攻毒组鸡肿瘤率均为0%。总体来看,CEF模拟免疫攻毒组累计肿瘤率为53.9%;CVI988和HVT免疫攻毒组累计肿瘤率分别为7.7%和11.5%,而CVI988+HVT或814免疫攻毒组肿瘤率均为0%。

不同MD疫苗免疫/HNSD01攻毒鸡的存活曲线

各个MD疫苗免疫攻毒组实验鸡的存活曲线(图4)所示,实验全程CEF模拟免疫攻毒组无生鸡只死亡,而CEF模拟免疫攻毒组持续发病,不断出现死亡直至试验结束。MD疫苗免疫攻毒组的存活率均高于CEF模拟免疫攻毒组,其中814免疫攻毒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持续死亡,与HNSD01阳性攻毒组相似但较为缓和。CVI988免疫攻毒组的死亡主要发生在35 d之前,而HVT和CVI988+HVT免疫攻毒组的死亡主要发生于攻毒后3-10周。

图4.不同MD疫苗免疫/攻毒鸡的存活曲线

研究总结

迄今为止,本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所报道的在同批实验中使用MD疫苗种类最多、剂型最全的一项工作。经过上述一系列实验研究,我们证实最近5年国内鸡群肿瘤病爆发的最主要原因,在于MDV强毒的流行和感染所致(Viruses,2022,14: 2599)。尤其是最近HV-MDV变异株的大量出现和广泛流行,导致了当前各种经典MD疫苗(包括CVI988、HVT、CVI988+HVT和814)的免疫保护效力显著下降(Viruses,2023,15: 1434)。此前我们已发现中国鸡群中早已存在HV-MDV变异株的流行(Viruses,2022,14: 1651)。本研究不仅发现了更多的HV-MDV变异株,而且揭示其中部分毒株已全面突破了经典MD疫苗的免疫保护,提示研发新一代高效的MD疫苗已成为家禽养殖的重大行业需求。

作者介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疫病防控研究所/中英禽病国际研究中心罗俊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副研究员滕蔓、助理研究员刘金玲和郑鹿平分别为论文第一作者(Viruses,2022,14:1651; Viruses,2022,14:2599;Viruses,2023,15:1434)。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和英国BBSRC牛顿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

1.Pathogenicity and Pathotype Analysis of Henan Isolates of Mareks Disease Virus Reveal Long-Term Circulation of Highly Virulent MDV Variant in China. Teng M, Zheng LP, Li HZ, Ma SM, Zhu ZJ, Chai SJ, Yao Y, Nair V, Zhang GP, Luo J. Viruses. 2022 Jul 27;14(8):1651. doi: 10.3390/v14081651.

2.Current Epidemiology and Co-Infections of Avian Immunosuppressive and Neoplastic Diseases in Chicken Flocks in Central China. Zheng LP, Teng M, Li GX, Zhang WK, Wang WD, Liu JL, Li LY, Yao Y, Nair V, Luo J. Viruses. 2022 Nov 22;14(12):2599. doi: 10.3390/v14122599.

3.Emerging Hypervirulent Mareks Disease Virus Variants Significantly Overcome Protection Conferred by Commercial Vaccines. Liu JL, Teng M, Zheng LP, Zhu FX, Ma SX, Li LY, Zhang ZH, Chai SJ, Yao Y, Luo J. Viruses. 2023 Jun 25;15(7):1434. doi: 10.3390/v15071434.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颠覆认知:苔藓植物,真的不简单 中国科大发展“绿氢冶铁”新技术
我国科学家突破片上纳米尺度光操控难题 科学网2025年9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