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宇峰教授团队成员李玲教授联合深圳校区张明宇副教授在红外光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氮化硼纳米管制备及其红外光各向异性研究提供了新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
光的偏振特性在量子通信中的密钥分发、高对比度工业检测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偏振探测通常依赖材料或结构的各向异性。而传统金属光栅偏振器存在响应带宽窄、柔性差、易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光电器件对柔性化、小型化和宽带响应的需求。
本研究中,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的合成与排列技术,提出了一种可构建高致密度、良好取向氮化硼纳米管薄膜的新型策略,并实现了高质量氮化硼纳米管薄膜的大面积制备,成功应用于中红外宽带偏振器与波长选择性吸收器,展现出优异的偏振光响应性能。
通过中红外散射型近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团队首次直接识别出氮化硼纳米管中的声子极化激元模式,揭示了其在中红外偏振光调控中的物理机制与潜在应用。研究还发现,在器件弯曲状态下,氮化硼纳米管仍保持稳定的光学各向异性,显示出其在柔性偏振器中的显著优势。
该研究展示了氮化硼纳米管在宽波段红外偏振探测、偏振滤光及柔性光子器件中的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0190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