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哮喘专病能力提升项目对诊疗能力的不断强化以及生物制剂等创新疗法的持续更新与进步,重度哮喘患者正逐步摆脱反复发作的困扰。未来,期待更多创新生物制剂能够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为更多的重度哮喘患者带来获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旻教授表示。
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主题聚焦“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吸入治疗在哮喘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推动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和普及。
为了助力患者更好地规范控炎、有效控喘,由游泳世界冠军傅园慧参与、《公益时报》支持的“自信呼吸不拖炎”公益行动上线,旨在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足量、足疗程、全病程”的吸入抗炎治疗,远离哮喘反复发作。
目前,哮喘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2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4.2%,约有4570万名哮喘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当前哮喘的控制率却不尽理想。数据显示,大约5成以上的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尤其是重度哮喘,更是病情反复发作。哮喘频繁发作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会造成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并且如果未及时干预,轻中度哮喘还可能演变为重度哮喘,增加致残和死亡的风险,进而导致气道重塑,产生长期的气流受限(PAO),甚至发展为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演变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其实,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是驱动这类炎症反应的关键效应细胞。研究显示,气道内EOS水平越高,哮喘的控制难度也越大。因此,降低EOS水平、控制气道炎症,已成为哮喘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
临床研究表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与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抑制EOS介导的炎症反应,并缓解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抗炎治疗中的黄金组合。ICS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来减轻气道炎症,LABA则通过激活特定的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两者联合使用能够协同增效,尤其适用于中重度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现已被全球指南广泛推荐。
作为一名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对呼吸系统的健康尤为关注。她提醒,更多人应科学认识哮喘,坚持足量、足疗程,全病程的吸入治疗,实现“自信呼吸不拖炎”。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生物制剂的应用为重度哮喘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这些生物制剂能够精准靶向哮喘发病过程中关键的炎症效应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EOS),高效抑制相关的炎症因子,以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降低激素用量。
近期公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首次提出哮喘可“临床治愈”的全新理念,成为时隔五年的又一重磅更新,也意味着未来重度哮喘患者有望通过规范化管理,实现症状稳定、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并显著降低急性发作、持续性气流受限、药物不良反应及哮喘相关死亡的风险。
张旻表示,新版哮喘治疗指南的更新令人振奋,不仅让哮喘的治疗目标更加明确,坚定了我们对于实现哮喘“可控、可治、可愈”的信心,也让更多重度哮喘患者燃起了重返健康生活的希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