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22 7:58:53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龙门山为何如此不安
 
■本报记者 潘希 冯丽妃
 
四川又地震了!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46秒,在汶川地震5年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此次地震成因为何?“不安分”的龙门山断裂带再次引起地震学界各种观点的交锋与碰撞。
 
一问:独立地震,还是汶川余震?
 
龙门山断裂带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处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在“5·12”大地震发生时,这条断裂带在汶川突然发作,震级达到8.0级。5年后,它又在芦山“引爆”。此次地震究竟是独立地震,还是汶川地震的余震?地震学界观点不一。
 
“尽管都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但这次地震是独立型的地震。”21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彼时他正在芦山现场调查此次地质构造发生的变化。
 
让徐锡伟持有这一观点的依据是,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而芦山地震发生在断裂带的南段。他表示,如果要说二者之间存在联系,就是汶川地震可能会加速触发此次地震的发生。
 
“从震源位置、震源机制和震级大小来看,芦山地震是汶川大地震迄今‘最大的强余震’。”中科院院士、地震专家陈运泰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陈运泰认为,汶川地震发生后,余震基本都在5~6级,最大的一次余震是2008年5月25日发生的6.4级地震,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余震。“从雅安地震的位置、机制和大小来看,可以判断它是汶川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是汶川地震发生后迄今的最大余震。”陈运泰说。
 
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中心站一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与陈运泰所持观点相同。他表示,判定地震的类型很重要,全震型、主震型,或是震群型,代表着发生强震的可能性。
 
“如果确定芦山地震是汶川地震的晚期强余震,就代表未来这里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极低,另外也暗示着整个龙门山断裂带上释放的能量已经差不多了。”这位专家表示。
 
在独震与余震之外,地震学界对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还存有不同的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地震学家许绍燮表示:“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好像是板块相互碰撞。南边的印度板块、西北边的欧亚板块、东边的太平洋板块等相碰撞导致此次地震,但光是这样解释还有很多的不足。”
 
许绍燮认为,地震有时空关联性,此次地震不光是地球板块碰撞造成的,也是全球很大范围内的动力作用的结果,是大尺度的、快速的、大范围的整体活动造成的局部爆发。
 
二问:汶川地震“能量释放完”?
 
在芦山地震发生前,曾有专家称,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已发生过大地震,内部能量已“释放完”,因此在未来百年甚至数百年内不会再发生地震。而此次在距离汶川100公里左右的芦山再次发生强震让很多人怀疑此前的解读。
 
徐锡伟则认为,“百年无大震”是媒体混淆概念。他表示,专家的意思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北段在最近的百年内不太可能发生太大的地震,但并没有说明南段的情况。
 
“这条断裂带本身是活动断层,这次地震发生以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来说明。”徐锡伟说,不排除未来这里还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许绍燮则认为,这暴露出传统认识中的一些问题,反映出传统过于静态地看问题。如果动态来看,地震不只与地下能量长期积累有关,还与自然界大尺度的动力变化有关。
 
前述专家也表示,前段时间,伊朗和巴基斯坦发生强震,很多人认为在其发生后,积压的能量已转移到那边,龙门山断裂带不会在近期内发生地震,但紧接着又发生了这次芦山地震。“这说明还是要从全球大尺度的范围来考虑问题。”
 
“人类历史在地球历史中只是很短的一瞬间,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现有经验简单地说,‘来过了,不来了’。”他表示,在地震预警方面还要继续研究发挥其作用。
 
三问:断层研究进展如何?
 
除龙门山断裂带外,徐锡伟表示,四川省较活跃的断层还包括川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等。在全国范围内,天山南北、青藏高原周边、华南沿海海域等都有活动断层。
 
“就像解剖麻雀一样,对断层的‘解剖’可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发生的过程、机理和引起灾害的类型、特征、范围,为今后地震灾害的监测预报、建筑物避开活动断层提供定量的数据。”徐锡伟说。
 
当前,我国在活动断层研究上与国外同步,投入的科研经费较多。科技部、财政部启动了我国活动断层1∶50000填图,以确定断层的空间位置,获得断层的定量参数。这些参数可体现以往这些活动断层发生大地震的时间间隔、发生速率及每年发生多少毫米的位移等信息,可为判断断层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提供参考。
 
目前,华北地区活动断层整理已结束,现正开展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填图,预计明年结束。2020年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将完成探测,并编制新一代地震区划图。
 
《中国科学报》 (2013-04-2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