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华建等 来源:PNAS 发布时间:2013-4-2 10:28:25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俯冲带特大地震破裂规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青年千人”姚华建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Peter Shearer教授和Peter Gerstoft研究员,通过美国和日本密集地震台阵资料的分析,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全球俯冲带特大地震破裂过程中不同频率的能量释放与俯冲板块断层滑移量及早期余震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姚华建教授及其合作者在采用了一种“压缩感知”的算法研究大地震破裂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规律,该算法较传统台阵算法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稀疏分布的不同频率震源的空间位置。姚华建及其合作者使用了美国和日本的密集地震台站的资料,系统地研究了21世纪发生的4个震级最大(均超过8.5级)的俯冲带逆冲大地震,均发现这些大地震破裂过程中释放的不同频率的能量随深度存在明显变化的关系:低频能量的释放主要位于俯冲板块的较浅部,但高频能量的释放主要来源于俯冲板块的较深部。
 
该研究还系统地分析了这些大地震能量辐射与地震破裂所引发的断层滑移量及早期余震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俯冲板块的浅部(深度约在15公里以上)是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的主要区域,通常伴随着很大的断层滑移,有的大地震甚至可以产生几十米的滑移量。该深度区域在地震破裂过程中主要释放较低频率(如小于0.1赫兹)的能量,主要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浅部断层表面的破裂尺度较大以及破裂的速度相对较低造成的。由于主震释放掉了俯冲板块浅部累积的大部分应力和应变,所以该深度区域发生的早期余震数目也相对较少。俯冲板块的中等深度区域(约在15-35公里深度范围)是俯冲带主要的孕震区域,处于非稳定的状态,这一区域在大地震破裂过程中一般也会出现较大的断层滑移(如几米到十几米),通常在主震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中等和较高频率(如0.1到0.4赫兹)的能量,余震也主要集中在该区域。俯冲板块的较深部位置(约在35-45公里深度范围)在地震破裂中产生的滑移量一般较小(几米或一米以内),该区域是地震破裂中高频(如高于0.4赫兹)能量释放的主要区域,主要可能是因为深部断层面上存在数量众多但尺度较小的不稳定区域,这些不稳定小区域在地震中被诱发发生破裂时释放出大量的高频能量。
 
该研究结果对于认识俯冲带大地震的破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用理论和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震源破裂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为姚华建。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及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的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