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梦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2-23 9:30:58
选择字号:
火星500志愿者王跃:我在“火星”的520天
 
“我一定会坚持到底,万一出现不测,必须在我清醒的时候,征得我个人同意,才能安排我出舱。”
 
虽说入选的“火星6勇士”都有航天梦,但模拟舱内的520天,根本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
 
没有离地升空的刺激,没有穿越太空的激动,“长途跋涉”后也无法看到一个新世界。一旦进入这个550立方米的“闷罐子”里,就只有横亘一年半不辨昼夜的密闭空间、日渐“延迟”的天地通讯,和仅能维持基本生命的食物和睡眠。此外,还有高负荷的实验任务和体能训练。最“恐怖”的是,里面除了每人3.4平方米的私人空间和洗手间,随时都有摄像头在捕捉他们精神崩溃的蛛丝马迹……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领导们理解,这是会把人拖垮、逼疯的。
 
入舱前,中心的陈善广主任和董重庆书记,用长辈的口吻叮嘱王跃说:“小伙子,实在顶不住了,就出来。”王跃听话地点点头。
 
但2010年6月3日,中心驻俄试验队发现,王跃留给他们的是另一个承诺:“我一定会坚持到底,万一出现不测,必须在我清醒的时候,征得我个人同意,才能安排我出舱。”
 
“其实,我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自己本来就比较‘宅’,好挨。后来发现,这跟‘宅’根本不一样。”王跃向记者坦言。现在回忆起“闷罐子”里的时光,王跃只会说:“那是只有我们6个人才能理解的压力与孤独。”
 
压力首先来自繁重的实验。模拟舱内,“火星6勇士”的首要任务是“随时测试自己”。
 
王跃在日记里这样描述自己的一天:“从早8点到晚10点,每隔2小时采集一次唾液,并完成4份测试,耗时30~40分钟;在另外不到1.5小时的时间里,要做体育锻炼、尿样采集和心理测试;晚6点开始,要佩戴红色眼镜,一直戴到第二天上午11点,其间,每隔1小时再做问卷和采集唾液;睡觉时也没闲着,要测呼吸和进行睡眠检测……刚好那天是我值日,还得负责准备一日三餐……真是刺激啊!”
 
更无形的压力,是来自身心上的:往返“火星”的520天里,饮食每阶段依次是土豆、罐头和粉末食品,对习惯喝热水、吃炒菜的中国肠胃而言,堪称“一次比一次折磨人”;为了防止心血管失调和肌肉萎缩,6人必须在舱内完成魔鬼式身体训练,哪怕刚抽完血也不能“幸免”;碰到最“销魂”的负重跑步,“汗水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到处飞溅”;至于睡觉,他们的床铺宽度只有正常的1/2多一点,还不时有像渔网一样的脑电帽“箍”在头上,闭眼时,能感到电流从中穿过;身上戴着电机贴时,皮肤又红又痒,想睡个好觉绝对是妄想。
 
最难熬的部分是孤独。尽管有5个同伴,但“与地球隔绝”的孤独感是刻骨铭心的。没有电视、互联网,每天从局域网传来的2封邮件,是来自“地球人”的全部信息;由于试验全程模拟“太空延时”,第350天时,通讯已延迟到了20分钟以后,一来一去两句话要40多分钟,怎能没有“流落到茫茫宇宙”中的怆然?
 
想象这样的生活持续一年半,你会怎么样呢?至少,王跃不是超人。
 
第46天,他在日记里写下了“压抑、烦躁”;第118天,“越来越有一种空洞的感觉”;第154天,已经“麻木了,像机器人一样,前方似乎是个黑洞”;第304天,“灵魂好像被抽走了”;到第325天,“睡觉发呆的人变多了,连做运动都咬牙切齿的”……
 
但王跃从没想过要“提前退场”。
 
“往小了说,入舱时我们6个有约定:‘同进,同出’;往大了说,我已经向国家承诺了。承诺做出了,就要兑现。”
 
这位80后兑现承诺的方式,就是快乐地“死扛”着。
 
俄方规定,志愿者在舱内可以无理由地拒绝参加任何实验,但时常睡不好、掉头发、“体重快降成仙了”的王跃,一样没落下;舱内电脑是俄文系统的,“文盲”王跃就从零学起,硬是没影响一项实验进度;舱内体能训练,是按“吃肉长大的”欧美大块头的标准设计的,比如,负重跑步的“定额”是4000米,但最瘦的东方“大瓣蒜”,没比别人少做。
 
“我自己的形象就这样了,行为上不能给国家丢脸。”对此,王跃的解释很简单,“有时候,真想停下来,但不想让别人说‘怎么就你特殊’?既然咱代表国家形象,就责任在肩、使命在心吧。”
 
凭责任感“死扛”之余,抚平焦躁也需要快乐的支点。6人中,队长的支点是睡觉,意大利人迭戈的支点是用自编软件“更新”Twitter,王跃的支点最特别——写书法、看专业课、期待“洗澡日”。“我不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但看专业书‘杀时间’的效果极佳。看两章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回头翻笔记时,还特有成就感。”他饶有兴致地传授起了“静心秘笈”,“我的毛笔字写得也烂,但泡一杯茶、听着班得瑞抄一篇《岳阳楼记》,对平复情绪也很管用。”
 
对号称“单身楼最爱干净男”的王跃来说,更管用的调节方式是洗澡。“我不去想520天有多漫长,我只以10天为一个单位。每坚持到10天后的洗澡时间,对我就是一个新开始。”他说,“这样化整为零地,接近终点。”
 
王跃的坚持与卓越,打动了摄像机后的眼睛。这些挑剔的眼睛还肩负着一项使命:在抵达“火星”前1个月,从“火星6勇士”中确定3名佼佼者,模拟登上“火星”。
 
最终,王跃成为这1/3。2011年2月18日,他穿过连接登陆模拟器与“火星”的过闸段,首次代表中国,把足迹拓展到了“火星”表面上。
 
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出舱时,身高从175厘米缩到了172厘米,体重掉了20斤,头发基本接近“荒漠”,阳光照在皮肤上会有刺痛的感觉。
 
“不过那时候,我对自己的身材很满意。”王跃幽默地总结道。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