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员改造蚊虫唾液腺,使唾液中含有疫苗成分,经由叮咬为其他生物实施“接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月19日报道,这项研究或可为防治疟疾提供新思路。
研究发现,小白鼠遭这种虐蚊叮咬后,体内生成相应抗体。
“叮咬触发(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效用)相当于常规疫苗,没有疼痛,不需成本,”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副教授吉田重人(音译)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持续接受叮咬能使(人体)保护性免疫功能终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种昆虫因而从害虫变为益虫。”
不过,研究人员承认,利用蚊虫接种疫苗面临不少难题,例如如何控制剂量、确保使用安全、说服公众接受等。
研究报告发布在英国科学杂志《昆虫分子生物学》(Insect molecular biology)上。
大约60种虐蚊携带疟原虫,经由雌蚊叮咬致人染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2.5亿人次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死亡。在非洲,二成儿童死亡病例关联疟疾。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