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Viruses 发布时间:2025/8/20 15:06:53
选择字号:
从假设到证据:基孔肯雅病毒致重症与死亡的风险升高 | MDPI Viruses

论文标题:Chikungunya: From Hypothesis to Evidence of Increased Severe Disease and Fatalities

论文链接:https://www.mdpi.com/1999-4915/17/1/62

期刊名:Viruse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viruses

研究背景: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最早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被发现,隶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该病毒可在人群中引发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和斑丘疹,其中约50%的患者可发展为持续性关节症状,病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基孔肯雅热属于自限性疾病,但近年来全球多次疫情的数据显示,其真实致病性可能被严重低估。近期发表在 Viruses 期刊的一项综述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流行病学数据,证实 CHIKV 感染可导致多系统损害,包括神经系统(如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和心血管系统(如心肌炎)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并可能显著提升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基于这些发现,研究提出了包含“伴关节外表现”和“重症CHIKV”的新临床分类标准,强调早期识别系统性损害的重要性,打破了将基孔肯雅热视为良性自限性疾病的传统认知,推动临床实践迈向以风险预警和早期干预为核心的新型诊疗模式。

综述内容:

CHIKV 最早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被分离鉴定,随后在非洲和亚洲迅速扩散。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该病毒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波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人口已建立免疫屏障的地区,病毒传播已基本受控;但在尚未形成群体免疫的地区,疫情仍在持续扩展。

图1. 全球CHIKV流行区域示意图(截止至2022年)

最新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CHIKV 感染所带来的疾病负担被严重低估。自2013年该病毒传入美洲大陆以来,已引发大规模跨区域流行。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美洲地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410万例,其中巴西占比高达47%(约192万例)。对巴西及加勒比地区疫情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CHIKV 流行期间的全因死亡率显著上升。以巴西2016年疫情为例,按年龄标准化计算的超额死亡率为21%,对应4235例超额死亡,但官方记录的 CHIKV 相关死亡病例却明显偏低,反映出当前的监测体系严重低估了该病毒的致死风险。

CHIKV的危害不仅限于典型的关节症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该病毒可引发多系统损害,包括心血管、神经、呼吸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尸检数据显示,36.6%的死亡病例存在心肌炎病变,52.4%伴有肺部炎症改变,且多数患者既往并无相关基础疾病。在留尼汪岛2005-2006年疫情中,有20%的住院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既往肾脏功能正常。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样不容忽视,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严重症状频发。这些关键发现直接挑战了国际指南中将CHIKV重症归类为“非典型表现”的传统认知,迫切需要对该病毒的致病机制进行重新评估。

基于上述研究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多项重要建议。针对当前临床分类标准过度关注关节症状的问题,巴西卫生部已率先更新指南,新增“伴关节外表现”和“重症CHIKV”的分类标准。同时,研究同时呼吁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运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先进技术提升死亡病例监测的准确性。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实施针对性的健康监测方案,特别加强对心血管和肾脏功能的定期检查。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更为全球CHIKV防控策略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作者介绍:

本研究由巴西领先的传染病研究机构 Fiocruz 基金会主导,联合多所顶尖学术机构共同完成。通讯作者 Rafael Freitas de Oliveira Franca 博士现任 Fiocruz São Paulo 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专注于虫媒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第一作者 Carlos Brito 博士来自伯南布哥联邦大学热带医学项目,在基孔肯雅病毒流行病学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并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疫情调查。本研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NIF/R1/231435)、圣保罗州研究基金会(FAPESP,2024/02373-3)以及巴西国家科技发展委员会(CNPq,303829/2022-2)的资助支持。研究团队近年来在《柳叶刀-感染病学》(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柳叶刀-神经病学》(The Lancet Neur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重要成果,为 CHIKV 的临床管理与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Brito, C.; Falcão, M.B.; de Albuquerque, M.d.F.P.M.; Cerqueira-Silva, T.; Teixeira, M.G.; Franca, R.F.d.O. Chikungunya: From Hypothesis to Evidence of Increased Severe Disease and Fatalities. Viruses 2025, 17, 62. https://doi.org/10.3390/v17010062

2. WHO. Areas at Risk for Chikungunya. 2022. https://cdn.who.int/media/images/default-source/health-topics/chikungunya/chikungunya.png?sfvrsn=5261352e_5, accessed on 8 August 2025.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创纪录高温引发异常融冰 微生物可复刻巧克力风味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