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ESE 变废为宝:废弃蛋白质和镍制备CO2还原所用电极 |
|
论文标题:Upcycling waste protein and heavy metal into single-atom catalytic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for CO2 reduction
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作者:Baiqin Zhou, Zhida Li, Chunyue Zhang, Lu Lu
发表时间:13 Jan 2025
DOI:10.1007/s11783-025-1974-y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路璐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第19卷第4期发表了题为“Upcycling waste protein and heavy metal into single-atom catalytic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for CO2 reduction”的研究论文。

全球每年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和重金属废水对生态环境构成双重威胁。据估算,农业与食品工业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占全球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的7%以上,而电镀废水中的镍(Ni)等重金属具有毒性。目前,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ECO2RR)虽能转化CO2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但高效催化材料的开发仍面临成本高、稳定性不足等挑战。传统镍基单原子催化剂(Ni SACs)依赖昂贵的碳基质(如金属有机框架或碳纳米管),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与此同时,废弃蛋白富含氮元素,可通过螯合作用固定重金属,为协同处理有机废弃物与CO2减排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大豆肽废水与含镍电镀废水混合,以聚丙烯腈(PAN)为支撑材料,经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制备出了负载镍单原子的气体扩散电极(SPGDE)。通过对比不含大豆肽废水的电极(NPGDE),系统分析了有机废弃物中蛋白对催化剂分散性及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膜电极组件(MEA)测试电极的催化活性,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如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等)揭示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研究表明,制备的SPGDE电极由直径数百纳米的纳米纤维交织而成,形成多级孔结构。其孔隙分布以微孔(<20 nm)为主,可高效吸附CO2,而介孔(20–50 nm)和大孔(>50 nm)则作为气体传输通道(图1)。XPS分析表明,废弃蛋白中丰富的氮元素有效抑制了镍原子的团聚,并与镍在碳化后形成Ni-Nx配位结构(图2)。通过透射电镜进一步证实,镍以单原子形式均匀分布于纤维表面,未检测到纳米颗粒或团簇(图3)。相比之下,NPGDE因缺乏蛋白分散作用,部分镍原子形成金属纳米颗粒,导致催化选择性下降。

图1 气体扩散电极(GDE)的多孔结构和疏水表面

图2 SP、SP+Ni、SPGDE和NPGDE的化学成分与化学键

图3 镍单原子在SPGDE纳米纤维上的均匀分布
在单室电解池中,SPGDE在−0.8 V(vs. RHE)下CO法拉第效率(FE)达96%,且宽电位范围内FECO始终高于80%。而在膜电极组件(MEA)中,SPGDE在50 mA/cm2电流密度下保持FECO在90%以上的选择性,能量效率超过50%。此外,SPGDE在连续运行8小时后性能未显著衰减,结构稳定性优于传统催化剂(图4)。

图4 MEA中SPGDE的ECO2RR性能
研究估算,全球每年产生的食品废弃物可提取约2.4亿吨废弃蛋白,足以支撑大规模催化剂生产。通过SPGDE技术,每吨废弃蛋白可固定约20 kg镍,同时实现CO2年减排量达4.78亿吨。该方法不仅降低了催化剂成本,还为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回收提供了新途径。
本研究创新性地利用废弃蛋白与重金属废水,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镍单原子的气体扩散电极。该电极兼具多级孔结构和高分散活性位点,在宽电位范围内实现了CO2高效还原为CO,并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通过协同利用有机废弃物与重金属,该技术为环境污染物资源化与碳减排提供了可行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蛋白来源与电极制备工艺,推动其在工业规模电解系统中的应用。

扫码获取文章原文
本文内容来自FESE期刊2025年第19卷第4期发表的研究文章“Upcycling waste protein and heavy metal into single-atom catalytic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for CO2 reduction”。通讯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路璐教授。
引用格式:Baiqin Zhou, Zhida Li, Chunyue Zhang, Lu Lu. Upcycling waste protein and heavy metal into single-atom catalytic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for CO2 reduction. Front. Environ. Sci. Eng., 2025, 19(4): 54
https://doi.org/10.1007/s11783-025-1974-y
期刊简介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环境领域综合学术期刊,聚焦环境领域前沿问题与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开创性、跨学科的研究,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是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
主编:曲久辉院士,John Crittenden院士
期刊官网1(国内免费获取)
http://journal.hep.com.cn/fese
期刊官网2
www.springer.com/journal/11783
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