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oil Ecology Letters 发布时间:2024/5/21 17:06:04
选择字号:
SEL  细菌和原生生物群落驱动枇杷园土壤养分循环和果实产量

论文标题:Soil bacterial and protist communities from loquat orchards drive nutrient cycling and fruit yield

期刊:Soil Ecology Letters

作者:Li Wang , Jianhong Ji , Fei Zhou , Bibo Wu , Yingying Zhong , Lin Qi , Miao Wang , Yuping Wu , Xintao Cui , Tida Ge , Zhenke Zhu

发表时间:22 Mar 2024

DOI:10.1007/s42832-024-0232-8

全文链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本研究采集了浙江省宁波市不同枇杷园的土壤样品,调查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群落与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平均果重与细菌和原生生物的α -和β -多样性以及土壤多重养分循环指数呈极显著相关。此外,鉴定到多个微生物类群与果实平均重有关,表明土壤微生物驱动枇杷园土壤养分循环和果实产量。

果实品质受到植物遗传性状以及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田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土壤微生物组在植物生长、健康和产量中的重要性。然而,土壤微生物组对枇杷果园果实品质的影响还不清楚。

本研究采集了浙江省宁波市不同枇杷园的土壤样品,调查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群落与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及果实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群落受土壤pH、盐度、含水量、有效钾、有效磷等含量的影响。土壤多重养分循环指数与土壤细菌和原生生物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细菌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枇杷果实的平均果重,或者通过影响土壤多重养分循环来影响枇杷果实的平均果重。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枇杷果园中的细菌和原生生物群落驱动着与果实重量相关的多种营养物质的循环。这些发现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养分循环和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为果园管理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指导。

作者及团队介绍

王丽(第一作者),宁波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土壤微生物生态学。

祝贞科(通讯作者)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农田土壤健康培育和稻田固碳减排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宁波市公益重点等项目20余项,入选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宁波市甬江引才青年创新人才项目,获得科院广州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Journal Hazardous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委员,Carbon Research等期刊青年编委。

—————END—————

SEL虚拟专辑文章合集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2. 丰富物种携带的独特基因促进青藏高原生长季节CH4的排放速率

11. 土壤细菌群落的地理分布特征(中国)及其与土地类型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联

10. 施氮和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无机碳源CO2排放的影响

9. 侵蚀对中国东北黑土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影响

8. 生物炭和生物风化矿粉通过碱化土壤增强无机碳固存

7. 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6. 长期增温对青藏高原土壤生态酶活性及初始微生物养分限制无影响

5. 氮添加对白羊草地群落中不同功能物种植物-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4. 土壤磷决定了退耕还林过程丰富和稀有细菌群落的独特构建策略

3. 不同施肥对稻田土壤氧氨氧化活性、丰度及群落组成的影响

2. 土壤总氮矿化的根际效应:整合分析

1. 水稻生育期二氧化碳升高和氮肥施用对收获后土壤团聚体中根际沉积碳去向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

16. 重新审视土壤真菌生物标志物和转换因子:磷脂脂肪酸、麦角固醇和 rDNA 拷贝数的种间差异

15. 施用猪粪的潮土比黑土和红土呈现出更高的抗生素耐药菌风险

14. 利用人工合成群落降低除草剂的使用

13. 高氮肥投入提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网络的复杂性

12. 不同芽孢杆菌菌株生长速率及抗氧化系统对酸胁迫的差异响应

11. 有机碳源多样性通过生态位调节激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

10. 相比化肥或有机肥单施,有机-无机配施建立了更稳定的土壤和根际微生物网络

9. 重新认识菌根:菌根真的如普遍认为的那样重要吗?

8. 土壤pH驱动紫金山小海拔尺度下土壤细菌群落的分异

7. 一平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多少种细菌和古菌?

6. 土壤颗粒和水分相关因子驱动了锡林河流域河床-河漫滩-阶地连续体细菌群落的分异

5. 长期秸秆还田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与硅形态相互转化的关系及提高水稻产量

4. 间作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与变化

3. 细菌和真核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对虾养殖池塘土壤生态系统的贡献

2. 不同农艺措施对根际和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1. 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招募假单孢菌协助抵抗地上部病原菌侵染

土壤污染与修复

13. 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对镉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的响应差异

12. 脱硫石膏和三叶草种植对滨海盐渍枣园土壤及冬枣品质的影响研究

11. 长期覆盖农田土壤中塑料残膜的分布特征

10. 微塑料对水稻根际碳氮磷水解酶活性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

9. 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介导的酶促进了采后复垦人工林的次生演替

8. 结合宏基因组学评估消毒剂使用对土壤微生态的潜在风险

7. 新型生物炭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变化对水溶液中铜的吸附影响和机理研究

6. 重金属污染增加土壤微生物碳限制:来自生态酶化学计量学的证据

5. 两种水稻根系Cd胁迫响应的表型和代谢组学分析

4. 改性粉煤灰对Cd和Pb污染土壤的修复

3. 有机磷系阻燃剂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

2. 性激素在水-土或沉积物体系中的吸附-解吸

1. 重金属污染土壤热固化修复再利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土壤动物及其生态功能

10. 免耕增加土壤微节肢动物丰度——基于全球尺度数据

9. 新引物可显著提高在土壤线虫群落宏条形码鉴定效果

8. 氮磷添加对大豆农田土壤线虫的影响

7. 低密度聚乙烯微塑料(LDPE)部分缓解重金属镉暴露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

6. 数据库和引物的选择对长白山不同植被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的影响

5. 在微田间实验中施肥和杂草物种丰富度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

4. 植物资源输入对土壤线虫能量通量的影响受气候和植物资源类型的影响

3. 黑土农田区域和局域尺度蜘蛛、甲虫和蚂蚁的beta多样性分析

2. 纳米银在土壤动物食物链中积累和转移的潜在风险及对N元素传递的影响

1. 蚯蚓在长期免耕土壤中促进了根系来源碳向土壤大团聚体的累积

期刊简介

Soil Ecology Letters(SEL)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同主办,SpringerNature海外发行。报道领域包括: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互营和食物网、土壤微生物组、土壤—植物相互作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生物修复和恢复、土壤多功能性、土壤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土壤生态过程的突破性技术、新理论和模型。栏目包括但不限于:letter to editor, perspective, review, rapid report, research article, commentary, SEL digest。

出版模式

快速出版:加速审稿,以CAP模式快速发表。

出版费用:免一切费用,包括审稿费、彩图费、出版印刷费等。

全文国内免费获取。

收 录

ESCI, SCOPUS, CSCD核心库, BIOSIS, Geobase, Biological Abstracts, Google Scholar等。

绿色通道

SEL优先快速发表高质量论文。如需快速抢发的优秀论文,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SEL@pub.hep.cn,主编将亲自处理,文章投稿后两周内上线。

联系方式

期刊主页:

http://journal.hep.com.cn/sel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2832

投稿网址: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selett

编辑部:

电话:010-58556534

邮箱:SEL@pub.hep.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