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巧怡,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1 16:43:49
选择字号:
燕大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举办系列研学活动

 

“猛犸象只有下牙而没有上牙,猛犸象就用下面的臼齿和上面粗糙的表皮摩擦用食。它还有两个门齿,你知道它的门齿长什么样子吗?”在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古生物化石陈列厅,身穿虎皮裙的学生讲解员正在为参观者进行专业而生动有趣的讲解,具有特色的讲解服装带来充满趣味性的参观体验。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以“筑梦丝路”为主题,结合馆内文物资源,精心策划了通馆文牒里的丝路印记、博物馆里的燕大印记、假如文物会说话问答题、博物馆里的文博市集、挖掘消失的古文明、跨越千年遇见“泥”、非遗漆扇体验活动等七大现场活动,以此积极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吸引他们走进博物馆,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教育的力量。

在博物馆展厅中,很多人带着孩子参观,有的驻足文物前细细观赏,有的在寻找“假如文物会说话”问答题上的答案,有的在馆里盖与通馆文牒里相对应的文物印章,还有人与身穿民族服装的讲解员拍照留念。

 参观活动现场 燕山大学供图

在研学教室里,参与者们开盲盒、挖文物,只见他们将土块表面用水润湿,拿起洛阳铲,层层挖土……亲手挖掘的过程激起了大家对文物的强烈兴趣。在文博市集,不仅有燕大元素印章、风景套色印章、火漆印章等文创产品,还可以现场制作非遗漆扇。一群参观博物馆的外国留学生对文博市集尤其是漆扇兴趣浓厚,纷纷表示今天沉浸式感受和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该博物馆将不断深挖文物内涵,推出高辨识度文创产品,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式,充分发挥藏品资源优势和社会教育功能,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扩大高校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博物馆破圈成为人们喜欢的打卡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