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辅臣等 来源:《自然—通讯》 发布时间:2023/10/13 11:12:47
选择字号:
炭黑非催化氧化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洁净煤技术研究所教授王辅臣、丁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戴升,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Yang Wenming联合团队在炭黑非催化氧化机理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相关研究以《利用原位透射电镜研究炭黑非催化氧化机理》为题在《自然-通讯》发表章。

不同炭黑颗粒的氧化模型。华东理工供图

煤、生物质及气态烃的气流床气化(转化)技术在大规模高效制取氢气及合成气方面有良好应用前景。然而,炉内转化过程在贫氧条件下完成,若操作条件不当极易生成炭黑等物质。炭黑颗粒较细,易被合成气带至下游工艺,影响装置的稳定运行。炭黑在炉内原位氧化是消除炭黑最高效的手段之一,但该过程较复杂,目前尚不能精确控制炭黑的氧化行为。

该研究建立了炭黑颗粒成熟度的表征方法,实现了对多种具有复杂宏观性质炭黑颗粒的分类。基于原位电镜技术,研究团队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炭黑颗粒的氧化行为,揭示了炭黑的纳米结构对其氧化模式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多种炭黑氧化模型,具体可分为缩芯模型、内部氧化模型及核壳分离模型。通过量化的成熟度参数,可以实现对多种宏观性质炭黑氧化模型的预测。此外,本文首次揭示了核壳分离模型的氧化机理,其氧化形成的独特结构为炭黑作为副产物的利用提供了重要借鉴。(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双虎)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1726-4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