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袁星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的骤发干旱次数增加了1倍以上。该研究还指出,人为变暖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中加重我国的骤发旱情。相关成果8月11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传统干旱发生缓慢,且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时间,但骤发性干旱往往是由一波热浪导致的,发生迅速,且伴随土壤水分含量低和强蒸散作用(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
袁星及同事利用中国2474个气象站从1961年到2014年的每日地面气温和降水量数据,研究了骤发性干旱的发生趋势。分析表明,骤发性干旱更有可能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发生,比如中国南方和东北地区。此外,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骤发性干旱的发生次数增加了109%。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增加主要是长期变暖造成的,但与土壤湿度下降和蒸散作用增强也有关系。
他们推断,此次观察到的骤发性干旱的增加在未来几十年中有可能持续下去,对中国农业和水资源可利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人员表示,要理解其中的机制并监控这一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丽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