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30 8:10:53
选择字号:
中科院地环所揭示西南大旱历史成因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中科院地环所谭亮成和蔡演军博士等联合国内外同行,通过云南小白龙洞一颗石笋样品的氧同位素,在与观测记录对比的基础上,重建了西南地区公元1760年以来的降雨(主要是季风降雨)变化。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气候学领域期刊《大气动力学》。

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严重干旱事件频繁发生。而且,大部分研究结果是基于最近60年的气象观测记录,关注的是单次干旱事件的过程和成因;而对西南近年的干旱在历史上处于什么位置,是什么因素驱动了西南地区降雨的长期变化及未来将会如何发展等问题一直不清楚。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地环所研究人员发现,最近250年,西南地区降雨有长期下降趋势,而2009—2012年的连续干旱是最近250年西南最干的时期。进一步研究揭示,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的持续升温减弱了海陆热力差及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可能是造成西南地区降雨长期减少的主要原因。

另外,研究人员指出,西南地区的年代际干旱事件则主要是受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厄尔尼诺分布型的影响。另外,已有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全球变暖下,热带海表温度可能继续上升,赤道太平洋将出现类型厄尔尼诺状态的海表温度分布。基于此,该项研究也警示西南降雨减少趋势可能继续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6-08-3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