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3 17:41:23
选择字号:
研究实现了不相溶液体中的分子定向传输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宋永臣、副教授张伦祥团队在油-水界面微观传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油-水界面分子定向传输规律及其主控机理,实现了不相溶液体中的分子定向传输,为多相界面分子传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探明不相溶液体界面分子传输规律,是多相传质机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油气输送、先进制造、生物制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以深水油气多相混输体系界面传质研究为例,传统认为油-气-水三相共存时,气体分子穿过油-气界面向油-水界面扩散传质,最终在油-水界面及水相中生成水合物固相堵塞。然而,在油-气界面处,往往发生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相结合的水合物生成异常,水分子穿过油-水界面向气相传质的动态规律与主控机制亟待解明。

本研究中,团队证明了非稳态温度场产生了油、水两相内界面张力-密度的非线性梯度场,进而诱发了环状马兰戈尼自然对流,主导了相界面油、水分子的反向运动摩擦。团队建立了气-油-水双界面穿透/反射的和频光谱原位表征方法,发现了油-水界面处水分子的弱氢键作用及羟基振动特征。因此,在马兰戈尼自然对流作用下,弱氢键水分子穿过油-水界面向油相动态入侵,在油相中成簇团聚为稳定的纳米乳液分散体系。非稳态温度场导致的油-水体系平衡偏离程度控制了马兰戈尼自然对流强度,决定了水分子入侵数量及纳米乳液直径,最终诱发油-气界面水合物生成异常。

该研究有望在油气输送、先进制造、生物制药和空间技术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0930-y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