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整合空间与非空间维度评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 MDPI ISPRS IJGI |
|
论文标题:Integrating Spatial and Non-Spatial Dimensions to Evaluate Access to Rural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 A Case Study of Songzi, China
论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220-9964/13/5/142
期刊名: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ISPRS IJGI)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ijgi
文章导读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保健重要环节,其可及性对服务质量和健康结果意义重大,而农村地区该服务可及性普遍较低,亟需深入研究以优化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可及性涵盖空间与非空间、潜在与显性等多维度,空间可及性受地理成本影响,非空间可及性与人口、经济及主观认知相关。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杨涛华博士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罗维聪博士在 ISPRS IJGI 期刊发表了文章,以中国湖北松滋市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融合空间与非空间因素探究农村初级医疗服务潜在可及性。通过G-2SFCA方法测度空间可及性,借助问卷调查获取非空间数据,并综合评估可及性,旨在填补研究空白,为医疗均等化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同类农村医疗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研究过程与结果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衡量初级医疗服务的空间可及性;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探究非空间可及性因素,包括人口状况、患者家庭收入、医疗保险、教育水平以及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随后,运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整合空间和非空间可及性。

研究发现,松滋市初级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存在显著差异。诊所标准化G-2SFCA可及性得分均值0.18,刘家场镇最高、涴市镇最低;综合医院得分均值0.5,新江口镇最高,卸甲坪乡和涴市镇最低。空间分布上,诊所“极高”区在西部,“极低”区在北、中部;医院呈“核心-边缘”递减,“极高”区在中部,“极低”区在边缘。78个村庄(185,137人)两类医疗设施可及性“低”或“极低”,集中于边缘地区;39个村庄“高”或“极高”,多在新江口镇周边及南部,提示北、西南部边缘需增配医疗资源。
整合空间与非空间因素后,信息熵分析显示空间因素权重占36.5%(诊所23.0%、医院13.5%),非空间因素中教育水平(29.0%)和家庭收入(25.5%)权重突出,人口因素仅占1.0% 。松滋市综合可及性得分(CASi)以新江口镇最高、南海镇和纸厂河镇最低,空间分布呈现北西部高、中东部低的特征,且单纯良好的空间可及性并不能保障高CASi,如纸厂河镇纳入非空间因素后得分显著下降。

研究总结
本研究以中国松滋市农村地区为案例,深入剖析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问题,通过整合空间与非空间维度展开全面评估,为农村医疗服务研究领域注入新视角与新成果。研究证实,松滋市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在空间与非空间维度均存在显著不平等现象。空间上,诊所和医院可及性呈现不均衡分布,部分村庄尤其是北部和西南部边缘地区的居民面临诊所和医院空间可及性“低”或“极低”的困境;非空间维度中,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居民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较低。此外,研究发现空间可及性良好并不等同于非空间可及性与综合可及性良好,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单一维度的优势无法完全保障整体医疗服务可及性的提升。本研究突破传统研究将空间与非空间可及性割裂考量的局限,结合一手调查数据,为农村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分析,为揭示农村医疗体系内部的复杂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