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强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7/23 9:35:24
选择字号:
陈康白:向往光明的“红色科学家”

 

◎本报记者张强

“我可以给你两万元,请你看是不是有什么事可以干。还有一个小小兵工厂和一个破烂油厂请你去看看,是不是可以利用。”

1937年底,一位颇有名气的科学家来到了延安。他的到来不仅在延安引起了轰动,也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与他第一次见面,就慷慨地提出要支持这位科学家一笔巨款。当时,一名八路军战士一个月的津贴只有一块五角钱。

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的缔造者之一陈康白。

今年7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延安办学旧址校史专题展馆在延安对公众开放,展示了当时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服务根据地经济发展应用的各种科技。

毅然归国,心向延安找寻革命真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远在德国的化学家陈康白闻讯之后义愤填膺,当即决定放弃在德的优越条件,归国抗战。

陈康白是受德国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道夫·温道斯邀请,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化学研究院深造的。当时,陈康白已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专家之一。哥廷根大学十分重视陈康白的研究工作,不仅开辟专属楼层供他办公与实验,而且还为其夫人提供特别助学金,邀请她到德国学习并照料陈康白的生活。

然而,国难当头,陈康白谢绝了阿道夫·温道斯的再三挽留,带着成包的专业书籍和实验器材,携家人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几经辗转到达长沙后,与恩师徐特立的一次见面,彻底改变陈康白的人生轨迹。

“坚决抗日的是中国共产党,要救国就要去延安参加革命。”徐特立的话在陈康白脑海中不断回响。他毅然决定北上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1938年,陈康白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服务抗战,用科学指导建设生产

1939年5月,为了解决大生产运动中遇到的科技难题,陈康白受命担任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筹备组组长,组建起陕甘宁边区第一个专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机构,并担任副院长。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研究了很多跟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延安那时候纸不够用,陈康白就带头钻研,带领科研人员和工人研发了用马兰草造纸的新方法,解决了延安的用纸难题。延安难民纺织厂生产上碰到了瓶颈,陈康白带领大家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共同建厂房,调试设备,使工厂在很短时间内就具备了生产能力。

陕甘宁边区的三边分区以产盐而闻名。1940年8月,中央任命陈康白兼任三边盐业处处长,让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边区“盐荒”问题。在陈康白等人的分析指导下,盐民沿“海眼”挖井,修建盐田,用吊桶从“海眼”中取水倒进盐田,只需两三天就能结出雪白的精盐。此后,全新的打盐方法迅速在三边推广开来,把边区盐产量提高五到六倍,极大地缓解了边区的财政困难。

1944年,陈康白响应中央号召随军南下,担任中原军区军工部部长。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带领大家改良军工厂的生产工艺,制造出工序简便、威力更强大的木柄手榴弹和新式地雷,提高了枪械修理和弹药生产效率,基本满足了各兵团作战消耗。

就这样,在党的领导下,陈康白用自然科学服务边区建设、服务抗战,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红色科学家”。

培育英才,白手起家创建自然科学院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汇集了边区多位优秀的科技人才投入到经济生产中,然而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的人手和力量还是很不够。

1940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其任务是培养“革命通人、业务专家”,即要培养既通晓革命理论又懂得自然科学的专业人才。

陈康白积极投入到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筹建工作之中。1940年9月1日,延安自然科学院正式开学,设有大学部、高中部和初中部,招生专业包括化学工程科、机械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农业科、林牧科。其间,陈康白高度重视生源和经费的问题,做了很多工作,并推动自然科学院深入开展正规化建设。1944年5月,陈康白担任了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1940年9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在202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办学史载入其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科学》(202507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