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1 13:27:56
选择字号:
直面“稻强米弱”困境 聚焦全链条协同
长三角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研讨会召开

 

近日,长三角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召开。会议聚焦大米全产业链协同,直面“稻强米弱”的困境,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大米产业升级提供破局思路。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万建民在会上指出,育种家需围绕稻米市场需求和农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等稻农对水稻生产的需求,培育适合不同人群的品种。例如,针对高收入人群的极端优质食味品种、针对工薪阶层的高档优质米、针对普通大众的高产优质米,还有针对肾脏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培育功能性大米。

万建民说,水稻品种要适应集约化、机械化、轻简栽培和优质生产的需求,强化品种稳定性攻关,同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健康发展模式,加强科技赋能与产业链整合,深化种业、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协同,加强稻米的精深加工。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苏的大米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中粮米业盐城公司总经理刘生林指出,“江苏已迈入‘吃好米’时代,1400万亩水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升级。”以“宁香粳9号”“南粳46”为代表的优质软米成为市场新宠,中粮、益海等企业年采购量超万吨,消费者回购率持续走高。“水韵苏米”等粳米品牌辐射西南、华南等地,打破传统籼稻市场格局。

接下来,如何充分发挥优质稻米的市场效应?如何打通产业链堵点协同破局?参会的稻米企业和专家代表纷纷支招。中粮、益海嘉里等企业尝试“品种专属化种植”,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开发低糖米、富硒米等功能性大米,提升附加值。南方粳稻公司总经理罗良斌指出,要落实优质优价,建立品种分级收储机制,调动种植端积极性。

对此,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教授李刚华则提出,推广因种栽培,即根据品种特点制定栽培技术,同时研发标准化生产技术,降低高温、肥害风险。

江苏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李德表示,稻谷有托市价支撑而大米完全市场化竞争,同时存在品种外观稳定性不足、产业链协同弱、品牌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他强调要推动稻米精深加工,发展米蛋白、米糠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强化区域品牌。

与会的种业企业强调,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育种开发。江苏种业集团董事长邓国新表示,新成立的省种业集团将整合资源,推动科研育种与米业需求深度融合。大华种业董事长周义东提出“七围绕”育种策略,即聚焦消费群体、栽培模式、抗性、高产稳产、节本、农民需求及“洁田稻”等痛点,突破品种瓶颈。兴化光明天成负责人沈春祥指出,一些优质品种高温下垩白增加、对氮肥敏感,影响出米率。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种子管理站站长马爱京指出,在市场导向下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符合市场需求的重点品种要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大面积连片种植、形成规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科学》(202507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港理工研发出新型二维材料强韧兼备技术 枝叶再密也不怕!新模型识别单株橡胶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