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第三届松山湖数学论坛在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召开。记者获悉,该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田刚发起,大湾区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夏志宏牵头举办。
田刚致辞。主办方供图,下同
?
“松山湖数学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湾区数学学科发展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田刚在开幕致辞时表示,本届论坛以“数造基石,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数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是回应时代需求、链接基础研究与前沿应用的生动实践。
田刚指出,数学作为支撑科技创新的“基石学科”,与人工智能已形成共生关系。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的思想碰撞,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助力人工智能的理论创新与应用突破,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球科技发展注入新动力。
论坛现场。
?
“大湾区大学成立刚满月,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已集结30余位教师,涵盖多媒体与多模态计算、分布式优化、图像与视频生成、生命科学交叉等多个前沿领域。”夏志宏介绍学校人工智能团队的整体实力与布局。他表示,团队成员中不乏国际一流学者、年轻科研力量,研究方向包括生命健康、隐私计算、数字人等,覆盖从底层算法到产业应用的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出“小而强、交叉融合”的科研格局。
从首届论坛的“数学倡议”,到第二届关注“数学+健康”,再到今年对“数学+AI”的集中探讨,松山湖数学论坛已经成为城市与学术、产业与基础理论对接的桥梁。“我已经连续两年受邀参加论坛,每次都有新收获。”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教授许进超表示,期待论坛能够持续举办,进一步传播数学思想,助力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彭实戈作报告。
?
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作《深度学习中的非线性数学期望》主题报告,系统阐释倒向随机微分方程、次线性期望的数学理论,及其在前沿应用中的突破与挑战;许进超作《Barron空间与Sobolev空间的积分表示及其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主题报告,探讨数学空间的理论与积分表达在神经网络建模中的关键作用,助力提升深度学习的表达能力与理论解释。
“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质上依托于数学原理与算法。数学不仅是AI‘基石中的基石’,更是推动其前沿突破的关键力量。当下正是数学家深度参与人工智能的最佳时机。”许进超表示,大湾区大学在田刚院士的带领下,汇聚了顶尖的数学家团队,同时打造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数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更具潜力,这也为东莞、松山湖探索AI与产业结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研讨现场。
?
活动期间,夏志宏还与多位院士专家、一线科研学者,以及华为、vivo、美的等企业代表共聚一堂,以“数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路径”为主题开展研讨,进一步碰撞创新思想,探索成果转化路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