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艳,汪盛颜,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9 17:47:22
选择字号:
安徽工大暑期实践队走进企业主打“科技牌”

 

从智能工厂的精密仪器到新能源电池的纳米级工艺,从医疗材料的无菌车间到磁性材料的创新实验室——这个暑假,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十余支“材子企业行”专项团队奔赴长三角制造业腹地,深入十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齿轮转动与数据跳动间解码“中国智造”的核心密码。

在江苏国轩高科的电池“智脑”中心,该校2023级氢能专业学生徐正佳凝视着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屏:“涂布精度误差≤±2g/㎡,注液偏差精确到0.1克——课本上的‘微米级控制’在这里成了日常标准!”实践队亲历104Ah锂电池全流程生产,从合浆配比的分子均匀性到SEI膜50纳米的生成控制,学生们用仪器记录下300组工艺参数。“这不仅是生产线,更是一本活的《材料成型原理》教材。”队长余冰在实践笔记中写道。

实践团成员在企业   安徽工业大学供图

  ?

医疗手套的透明度如何影响手术安全?7月8日-15日,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学子奔赴安庆英科医疗开展企业实践。实践队先后参观了公司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及成品仓库,详细了解丁腈手套的原料配比、生产工艺及质量检测流程。“看似简单的手套,需通过生物相容性、抗撕裂性等12项严苛检测。”队员罗渊在质检岗上筛出0.3毫米的瑕疵品后坦言,“流水线上的‘火眼金睛’,练的是科技敬畏心。”

带着问题下车间,让实践成为科创项目的“练兵场”。7月中旬,多支团队将“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的课题直接带到生产现场求解。在安徽顺博合金的熔铸车间,实践队员们架起金相显微镜,仔细对比分析再生铝合金提纯前后的晶粒度变化。

“废铝杂质成分复杂,是影响再生铝性能的关键,”队员王盈边记录数据边说,“我们的课题就是寻找最优的除杂工艺窗口,目标是降低能耗15%。”

这种“带着课题访、盯着问题学”的模式成效显著。在六安捷通达新材料公司,学生实践团队通过参观企业生产流程,初步了解了粉末涂料助剂的配方设计与工艺优化方法。企业负责人特别指出,学生展现出的严谨科研态度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为技术攻关提供了新视角;多名学生因在实践中的突出表现获得企业实习录用意向。

“流水线是冰冷的,但当它生产出守护生命的医疗器械、驱动新能源车的电池包,就拥有了温度。”英科医疗实践队员胡紫怡的感悟,道出本次实践的精神内核。顺博合金的再生铝熔炉前,学生见证废铝罐蜕变为高铁齿轮箱;国轩高科实验室,他们触摸到储能电池如何点亮万家灯火——科技之“材”,正成为强国之基。

据悉,近年来,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紧扣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实践-竞赛-就业”贯通式育人链。今年暑期,全院300余名学子带着41项技术课题下沉企业,收集的500余组产业数据将反哺“挑战杯”等赛事。正如学院党委副书记汪盛颜在实践动员时所嘱托:“把车间当课堂,让创新基因在钢铁与火焰中淬炼成金。你们今日在产线上打好的每一张‘科技牌’,都是在锻造支撑强国梦想的‘材’筋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引入微穹顶,他们让“凝固的烟”弹起来 一个恒星系统诞生过程首次被“拍”到
首个大豆全景定量蛋白质组图谱发布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