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2 17:43:42
选择字号:
广东新添9名院士

 

11月21日,2025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产生144名新当选院士。其中,广东共新增9名院士,包括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覆盖企业、医疗机构和高校三大领域,结构多元。

在本次院士增选中,广东医疗机构表现亮眼。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徐瑞华、曾木圣,分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加上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马骏,该中心已实现“两届三院士”的成就,在院士增选历史上颇为罕见。

徐瑞华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深耕肿瘤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36载。他专注于消化道肿瘤防治工作,将晚期食管癌、胃癌的长期生存率提高了2倍,使晚期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40%。他创建的克服免疫治疗抵抗的新策略,首创消化道肿瘤中国免疫治疗方案,实现了从“中国方案”到“全球标准”的突破。

曾木圣致力于鼻咽癌相关研究,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医院副院长。他长期专注于EB病毒致癌机制与靶向干预研究,首次发现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和B细胞通用受体及上皮细胞主导受体,阐明EB病毒感染和致癌机制。基于此,他建立EB病毒创新疫苗体系,研发出多个候选疫苗并已签署成果转化协议,发现并鉴定上皮—免疫双特征肿瘤细胞新亚型。

今年,共有5名新当选院士来自广东的高校。他们分别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其中,广东工业大学教授陈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在该校工作超30年,曾任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是该校自主培养的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中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玻璃光纤、光纤激光以及激光应用等领域研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是华南师范大学继1999年刘颂豪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时隔26年迎来新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长黄玉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研制的有机硅树脂及高温粘接剂,填补了中国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高温界面粘接技术上的空白,其开发的界面强迫浸渍新工艺及配套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国内80%以上的高比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制造。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夏海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主持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是当年度唯一入选的化学化工类成果。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工与材料教学科研工作,在茂金属催化溶液法烯烃聚合、可控自由基聚合等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

在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中,还有2名来自广东产业界的科学家——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和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险波,分别跻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和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