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11/22 9:13:35
选择字号:
鞠躬:以赤心攻难关,让“鞠躬”成丰碑

 

鞠躬(1929年11月22日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鞠躬是我国现代神经解剖学奠基人之一,他完成了国内首例神经束路追踪研究,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随后,他又提出了“垂体前叶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学说”,打破了垂体前叶不受神经直接调节的半个世纪的定论,这一成果,让鞠躬在国际上赢得极高的声望。今天是他96岁生日,我们一起祝福。

鞠躬,不仅是他的名字,更是他人生的底色——向科学真理鞠躬,向祖国需要鞠躬,向人民健康鞠躬。他提出的“垂体前叶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学说”,打破了半个世纪的定论,他实施的脊髓挫伤早期神经外科手术,开创了国际先河。“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纯粹与坚守,是他科学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土仪器”锻造世界级成果

解剖学,医学中基础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初,鞠躬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走进军营,成为原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一名教员。

当时,国内神经解剖学领域还有许多空白。他认定,填补这些空白就是自己今生的事业。

在一间4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里,鞠躬用自己拼凑的简易设备,开始了科研创新之旅。

鞠躬回忆说:“当时教研室能算得上科研设备的,只有一台老式显微镜。”没有“枪”,没有“炮”,那就自己造。于是,他和修配所的师傅们成了好朋友,师傅们允许他独自使用钻床和车床。白手起家,鞠躬自制的10多种土仪器,在最初的科研探索中派上了大用场。

尽管科研条件十分简陋,学科基础相对薄弱,但鞠躬后来硬是靠着不服输的精神,叩开了世界级成果的大门。他在国内率先掌握了当时国际先进的追踪神经元纤维联系的染色方法,并完成了国内首例神经束路追踪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随后,他又提出了“垂体前叶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学说”,打破了垂体前叶不受神经直接调节的半个世纪的定论。这一成果,让鞠躬在国际上为中国科学家赢得盛誉。

鞠躬在实验室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脊髓损伤是战场和军事训练中常见多发伤,轻者运动受限,重者瘫痪,是各国军事医学研究的难点。鞠躬下决心攻克这一难题。

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他大胆创新,设计了脊髓挫伤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方案和一套评级方法。可是,因为“第一个吃螃蟹”需要承担的风险太大,国外许多专家都不愿意做这样的手术。

2002年,依托解放军昆明总医院脊髓损伤科,鞠躬对30例最严重的全瘫患者实施了脊髓挫伤早期神经外科手术。

在这些最严重的全瘫患者之中,有的是伤后第2天接受手术,有的已经是伤后65天才接受手术。按照传统理念,这些全瘫患者已经不可能再用双腿站立了。可术后3个月,这些患者中80%的人都可以独立拄拐行走了。这种创新治疗方法的成功,成为当时一项重大突破。

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鞠躬从未停下脚步。即便进入晚年,他依旧希望能在脊髓损伤治疗上进一步创新。

脊柱断裂,通俗地说,相当于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能逾越的鸿沟,两边的车辆都无法通行。要在病人脊柱完全断裂的情况下,恢复神经功能,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寻找“通车的方法”,鞠躬指导的博士生樊洪做了几十次的实验,可依然毫无结果。

樊洪后来回忆说,一次,做完实验已是深夜,他本想着第二天再把实验结果交给鞠躬。可没想到,鞠躬一直守候在实验室门口等着他。把结果拿回办公室,鞠躬连夜分析切片显示的病理变化,然后指导他下一步的科研工作。鞠躬对学术研究的严谨,让樊洪至今受益。

鞠躬(左二)指导学生做实验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八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原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原第四军医大学首届教学终身成就奖……面对诸多荣誉,鞠躬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没有伟业,点燃一支烛光而已。”

*科学家说:

鞠躬说:“诚实是科学研究的底线,不诚实者不配做科学研究。”

鞠躬说:“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愿我们世世代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审核专家:王天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神经生物学家鞠躬的成长之路.中国科学报,2018-04-23.

[2]军中院士鞠躬:65年孜孜不倦,点燃一支烛光.央视网,2018-06-02.

[3]鞠躬尽瘁育英才——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鞠躬.解放军报,2018-06-18.

[4]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教授鞠躬——一位已过耄耋之年的科学家.西部决策网,2021-04-06.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