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9 15:17:39
选择字号:
研究实现酸性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甲酸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敦峰团队与研究员周旭凯等合作,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一种金属相保护策略,实现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酸性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甲酸。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通常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进行,但伴随的碳酸化副反应会导致严重的碳损失。此外,该反应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生成的主要产物是甲酸根,需进一步酸化处理才能转化为甲酸。相比之下,酸性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可有效缓解碳酸化问题,并直接生成甲酸。然而,强酸性反应环境易引发催化剂腐蚀、金属浸出和结构降解等问题,使得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成为制约其实际应用的瓶颈。

本工作中,合作团队提出了一种金属相保护策略,开发出具有优异酸性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活性和稳定性的铋-铜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Bi0.31Cu1)。该催化剂在200至650 mA cm?2的宽电流密度范围内,甲酸法拉第效率达到90%以上;在20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500小时,甲酸法拉第效率维持在90%左右。催化剂结构表征和反应机理研究表明,Bi0.31Cu1催化剂中的三氧化二铋(Bi2O3)相与铋酸铜相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导致Bi2O3相产生压缩应变,增强了Bi?O键强度,从而有效抑制了催化剂重构过程中Bi的溶出,提升了Bi基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

该金属相保护策略的普适性在铋-镁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体系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1761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