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华楠团队开发出一类由两性软GelMA纳米颗粒自组装组成的新型胶体凝胶生物墨水。与传统的GelMA聚合物墨水相比,该墨水显示出优良的打印性能并扩展了对多种3D打印模式的适应性,为3D打印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奠定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生物活性材料》。
甲基丙烯酸明胶(GelMA)水凝胶因其对多种交联方案的适应性、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以及易于化学功能化,而被公认为一种广泛用于生物制造的天然聚合物。然而,在3D生物打印方面,由于溶胶-凝胶转变缓慢、机械强度不理想以及打印温度控制严格等原因,GelMA的打印稳定性和准确性不尽如人意。
本研究中,团队开发了双交联GelMA胶体墨水,可用于组织模拟物的高效3D打印。由于存在可逆键和紫外引发的共价键,GelMA胶体油墨表现出优异的印刷适性、形状保真度、可广泛可调的机械性能、印刷温度稳健性,优于使用最广泛的GelMA聚合物凝胶油墨。此外,与传统的聚合物凝胶网络相比,纳米结构胶体网络还实现了简单的药物负载和缓释能力,提高了传质效率。
GelMA胶体墨水在多种3D打印模式下解锁了自由形状,包括多墨水打印、嵌入式打印、原位打印,即便在生理湿润或出血的创伤部位,也可直接精准构建复杂的组织模拟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bioactmat.2025.07.01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