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杭高院)科研团队接连在空天信息、化学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近日,杭高院在杭州举办重大科技成果交流会,共同探讨战略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和杭高院科教融合平台优势。
科技成果交流会现场 杭高院供图
会上,杭高院党委书记邵雪荣表示,自2019年揭牌成立以来,杭高院依托中国科学院的雄厚资源,扎根杭州、服务浙江,全力构建科教创产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已集聚教学科研人员731人,在站博士后306人,以张夏衡团队成果为代表的系列标志性科技硬核科技,为国家和区域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未来,杭高院将继续深化“一核两翼”战略,以更开放的姿态对接全球创新资源,以更务实的行动推动成果转化,为杭州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为浙江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多杭高院智慧与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杭高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俞飚表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深知每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背后,都凝聚着科研人员长期的心血与智慧。此次张夏衡团队开发出借助N-硝胺实现直接脱氨官能团化的全新方法,既是他个人勤奋与智慧的结晶,更是杭高院推动科教融合发展、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深化“院所共建”办学特色的生动体现和有力彰显。在这样的协同育人机制下,学生可以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历练成长,实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丰收。今年,杭高院化材学院与药学院联合成立的浙江省糖类药物重点实验室也正式获批,化材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把相关技术突破与糖类药物的开发挂钩,在药物设计、制备等方面,走出具有杭高院特色的前沿道路。
会上,杭高院物光学院执行院长戴宁结合物光学院发展脉络、学科布局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发展过程中的突破性科技成果。杭高院化材学院执行院长邓亮围绕平台特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对化材学院进行了系统介绍。
作为登上Nature期刊的科研成果负责人,杭高院化材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张夏衡作专题报告,深入解读了该成果原理。该研究借助N-硝胺实现直接芳香胺脱氨官能团化的全新方法,N-硝胺中间体在反应体系中瞬态形成后立即转变成产物,整个过程都无需使用过渡金属铜。为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性,该研究还开发了一锅法脱氨交叉偶联策略,通过“一锅两步法”得到一系列所需要的重要骨架。也就是说,这个方法简便、环保、价格低廉,还具有很高的广谱性,有望在制药、材料制造等多个重要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