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9日,中国湿地论坛(第九届)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暨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中国分会2025年年会在长沙召开,大会主题为“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东北地理所)所长姜明主持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周伟奇表示,近年来,湿地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为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湿地的保护责任重大,需要湿地领域相关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促进相关科研机构同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力推动湿地生态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湖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林山表示,湿地保护需多方协同,湖南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治理,与湖北、江西等省份深化湿地保护合作,在洞庭湖生态共治、候鸟迁飞通道联防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愿同各位专家同仁深化交流合作,为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鲍达明、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主席Rebecca Helen Pierce、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所长陈洪松也先后致辞。
会议现场。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印遇龙,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教授Marinus L. Otte,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邓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等作大会特邀报告,围绕养殖废水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湿地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持续发展等展开深入交流。
分会场则主要围绕湿地水文与水资源、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等8个议题展开交流,设130多个口头报告。闭幕式上,姜明宣布中国湿地论坛(第九届)研究生报告获奖名单,鲁东大学朱亚杰、上海大学刘炜等8个研究生报告获一等奖,天津师范大学何雅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孝雨等17个研究生报告获二等奖,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亚热带生态所等获期刊冠名奖。
颁奖环节。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SWS)中国分会、东北地理所主办,亚热带生态所、国家湿地研究中心、湖南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际湿地研究联盟(ANSO 专题联盟)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