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茶文化与环境哲学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周国文主持开幕式时指出,茶文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物质转化为精神的优秀结晶,环境哲学则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认为,在新时代要将传统智慧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积极打造乡村生态。要做好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要以文化赋能,挖掘茶业的生产能力,将茶业产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江用文指出,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承载千年人文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之道。
在中国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卢风看来,茶文化与环境哲学结合,能产生出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对当代生活产生许多有益的启示。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副秘书长朱泓宇指出,茶是一片树叶的故事,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深邃哲学。
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做了《以“三茶”统筹思想为指引促进我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阐述了我国目前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
福建省茶叶学会高级农艺师周玉璠在报告中提出,环境是万物生长之本,地理环境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
台湾有机茶协会理事长茶山指出,茶道是东方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内涵早已超越“饮茶”本身。台湾辅仁大学教授郑志明说,环境哲学与生态智慧是人类数千年来在农业生活历程中创造出来的。茶文化是生态智慧的价值体现。
在圆桌论坛环节发言的有,《科技日报》原总编徐九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叶平、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震、《中国食品报》副主编粘新、中国林业出版社编审马吉萍等。一些企业界代表也发了言。研讨会还专门设置了青年论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