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7 19:54:40
选择字号:
让“铁树”开“新花”,“85后”教授扩展芬顿反应边界

 

近日,2025“强国青年科学家”引领计划名单公布,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邢明阳成功入选。

这位“85后”教授长期关注纳米光催化与芬顿反应处理工业废水等领域。

芬顿反应是一种无机化学反应,由于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ROS),已在自由基化学、环境学、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而之所以深耕此领域,源于一位前辈的鼓励。“芬顿是棵‘铁树’,希望你能让它开出‘新花’。”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邢明阳,主攻纳米光催化研究的他,在留校后转变了研究方向,通过跨学科融合与持续迭代,逐步拓展了芬顿技术在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等领域的应用边界。

邢明阳。图片由华东理工大学提供

  ?

2018年,邢明阳团队率先提出,金属硫化物可作为高级氧化工艺(AOP)助催化剂的创新策略,显著加速过氧化物的分解速率,从而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及废水。

在此基础上,邢明阳团队进一步将芬顿技术与低碳目标结合,探索其在废水产氢、污泥资源化、温室气体转化等方向的潜力,部分研究成果已投入实际应用。

邢明阳表示:“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芬顿反应机制的理解,也推动了课题组向‘资源-能源-环境’交叉领域的拓展,为绿色低碳水处理提供了新路径。”

迄今开展的研究工作中,邢明阳印象最深刻的是“石墨烯海绵净水材料”项目。这项研究开始于2017年,共耗时8年,最终开发出一种可同步除氟、除磷、除藻的多功能海绵。该材料具备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可循环使用等优势,且可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定制化设计,展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与功能集成能力。

“石墨烯海绵净水材料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知识产权相关的布局。”邢明阳介绍,在实际系统中,材料已经顺利通过多轮测试,成功应用于企业废水处理工程。未来,该材料有望可广泛应用于藻类回收培养、饮用水净化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这些成果背后,也离不开邢明阳和学生的通力合作。他始终以“因材施教,激发潜能”的育人理念凝聚团队力量。

邢明阳认为,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有的擅长可视化表达、有的精于实验设计、有的强于理论分析。作为导师,邢明阳习惯于肯定学生的优势,引导他们补足短板,并鼓励团队协作。

在这一理念下,师生间逐步建立起协作、互信、共进的良好关系,团队由此形成了开放包容、协同创新、产学研融合的科研氛围。

此外,邢明阳鼓励学生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技术创新动力,并指导学生创新团队在国家与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科研生涯的陪伴者和引路人。我们希望构建一种平等互信、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邢明阳说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