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江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6 16:22:50
选择字号:
植物如何共享传粉者资源?科学家揭示内在机制

 

中国横断山脉地区是全球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这里的高山草甸群落中,一季开花的植物可超过100种,传粉昆虫也多达数百种,物种丰富程度令人惊叹。面对如此繁盛的生态景观,一个有趣的问题浮现出来:这些植物是如何共享传粉者资源,从而实现稳定共存的?

为解答这一生态学谜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繁殖生态学团队(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团队)在香格里拉县选取了一个具有120余种虫媒开花植物的高山草甸群落开展深入研究,揭示了隐藏在传粉网络中的植物间间接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日前,相关研究发表于生态学期刊Journal of Ecology。

中国横断山脉地区高山草甸群落外貌及代表开花植物和传粉昆虫。

  ?

研究团队收集了近7000次昆虫访花记录,测量了93种焦点植物和258种传粉昆虫的功能性状,并系统构建了膜翅目和双翅目传粉者网络,以及涵盖所有植物和传粉者的整体网络。


结果显示,植物间间接相互作用无处不在,其出现频率约为植物-传粉者直接相互作用的六倍。这些隐形联系显著增强了网络嵌套性——这种结构模式使依赖少量传粉者的特化植物能够与吸引众多传粉者的泛化植物共享访问者,有效减少了竞争,维持了群落的高度多样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自身特征在间接相互作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蜂类网络和整体网络中,花冠管长度差异是决定植物间能否产生间接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因素,这反映了不同口器长度的蜂类对花型的选择限制;而在双翅目网络中,开花期长度影响最大,这是因为双翅目昆虫寿命短、觅食时间有限,它们更倾向于访问开花期较长的植物。有趣的是,当连接一旦建立,花丰度就成为决定作用强度的核心因素,丰富的植物就像网络中的“枢纽”,吸引大量传粉者并带动邻近植物的访问。

当同时考虑植物和传粉者特征时,研究发现中性过程(由植物与传粉者丰度共同驱动)和生态位过程(植物与传粉者间的形态匹配和物候重叠驱动)均能有效预测植物间的间接相互作用,但中性过程的预测性能相对更强。这表明,在高山草甸中,“数量优势”在总体上往往比“完美匹配”更重要。

因此,传粉网络并非简单的成对互动集合,而是由复杂的间接通路支撑的精密生态网络。物种的消失不仅削弱直接互动,还会破坏它为其他植物搭建的间接联系。

专家介绍,这项研究系统量化了植物间间接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及其对网络结构的贡献,揭示了这些作用背后的机制,也表明保持植物和传粉者丰富的数量格局,以及完整的开花物候和形态多样性,是维持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隐形支架”。

相关文章链接:

https://be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365-2745.7018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颠覆认知:苔藓植物,真的不简单 中国科大发展“绿氢冶铁”新技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