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英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5/19 14:34:23
选择字号:
多任务并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源头

 

多任务同时进行可能是不少行业都有的现象,多重不同乃至互不相干的任务同时并进也是高校教师的工作常态。这恰恰是高校教师工作与生活压力之所在,而且这种压力有愈演愈烈之势。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格洛丽亚·马克斯在《美国高等教育纪事》上刊登文章《多任务处理是学术生产力的天敌》,以她个人从职场转战学术界的亲身经历,探讨了这种多重任务并进给学者造成的困境,并且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高校工作为何总是多任务并进

马克斯进入学术界之前,曾在一家研究所工作。她回忆说,那时的工作节奏很“奢侈”,因为能一次专注于一个项目。但进入大学成为助理教授后,她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文化中,各种任务与职责占据了她的全部时间——研究、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等。而且,几乎每项任务都设定有最后期限,教师不得不疯狂地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受个人经历启发,马克斯在今年1月出版了《注意力跨度:恢复平衡、幸福和生产力的突破性方式》一书,研究了多任务处理及其对教师的准确性、效率和压力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在世界范围内,高校教师的工作大体相同,无外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方面,但具体来说,每个方面的工作又包含无数不同类型的任务。

以国内一位博导教授的基本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例——

在教学方面分为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教学、博士生教学。既要给本科生上课(这是当下几乎所有高校对在职教授的硬性规定),也要给硕士生和博士生上课。此外,还要担任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既然担任导师,就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负责,通常学校会要求其每周与所指导的学生有多次交流机会。更为重要的职责是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同时,有关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方案等,不说每年大动,小修小补都是要参与其中的。

再说科研。大学教师的研究虽然很个人化,但是否有科研成果的发表与出版、是否有较高或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课题,乃至有多少科研经费,已成为衡量其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最主要指标,也直接关系其能否继续留任、能否保持已获得的职称职级以及是否能获得晋升更高职称的机会等。此外,还有校内外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评审等。

值得注意的是,博导教授需要有卓越的教学、科研与服务工作,这三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非无限,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多,科研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多任务能否并进

当下,教师的学术工作很难避免多任务并进,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高校都把这种情况视为理所当然。各高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下达各种指令时,就像中学各科教师一样,语文教师只管布置语文作业,数学教师只管布置数学作业,少有人会想到一名中学生的总体时间与承受力。他们只负责自己的工作与任务,少有人会顾及到教师一天也只有24小时,更不会顾及其承受力。

若只看上述对一位大学教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描述,看似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但在现实环境中则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很多时候可能是一团乱麻,让人应接不暇、压力倍增。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很多任务都有最后期限,即英文表述中的“deadline”,指代一个生死攸关的时间限制线,违反该限制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一般而言,无论何种职业,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单时性,即完成一项任务后再开始新任务。但学术界完全不同。多种任务要求和截止日期不断争夺教师的注意力。很多局外人认为大学教师能自由设定工作时间表和完成任务的时间框架,但现实是,他们大部分的时间表都是由外部截止日期、限制和请求驱动的。

其次,很多任务无法同时进行。人们往往认为,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能完成更多工作。但对于脑力劳动者而言,多项任务并行不悖往往无法实现。不言而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很难进行学术研究;为学生批改作业、辅导论文时,同样无法从事科学研究。你不能在开会(哪怕是线上会议)时,还认真回答学生提问。即便你完全专注于某项任务,也很难做到无视或关闭微信或不查看邮件,其间可能有学生、合作者或管理者所发的信息需要立即回复。你即便当时不回复,此后也要找时间回复。

作为研究注意力的学者,马克斯表示,在看电脑时,人们切换到另一个屏幕前的平均时间为47秒,而当你转移注意力时会付出代价——重新适应新活动所需的时间。当你不能完全遗忘上一个任务的信息时(例如,你刚从学生处收到一封令人沮丧的电子邮件),就会出现问题,并干扰你对手头任务的注意力。研究表明,人们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会犯更多错误。因此,多任务处理就像在头脑中换挡,导致工作变得支离破碎。当你要将所有片段串在一起以恢复一项任务时,就需要付出额外努力。

最后,很多任务需要长期完成。除了教学需要持续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外,很多科研任务绝非能在一两个学期内完成。这自然会让承担各种课题,特别是高级别科研项目的教师产生巨大压力,且时间长久,持续不断。

压力倍增会影响工作效率

多任务处理是高校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压力倍增的主要原因。

首先,工作超负荷。作为大学教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各种科研项目申请、学术成果的出版与发表等工作,甚至还包括各种校内外的社会服务工作,远非局外人单纯以为的“大学教师不过是上上课就回家”。

其次,时间无规律。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当多任务下达时,很多老师都会感慨时间不够用。很多行业都会加班,但少有行业会像大学教师一样,需要长期性地将白天工作延时到晚上,并经常性将日常工作延续到周末。当你的工作不得不延长到晚上时,是很难做到从心理上脱离工作的,而后者正是补充注意力资源所需要的。无法脱离工作往往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并导致压力蔓延到个人生活中。

工作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影响身体健康。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原因之一。

依据马克斯的研究,当对注意力的需求超过了一个人可用的智力资源时,人就会感到压力,并反向影响其工作效率。认知压力会使人更难集中注意力、难以产生新想法,也无法确定任务的优先级,甚至慢慢变成恶性循环。马克斯还特别提到,上述压力对女性教师尤甚,对她们完成三重任务(教学、科研、服务)的负面影响更为强烈,因为与男性教师相比,她们往往会花更多时间在服务工作和指导学生上。

如何才能减轻压力

要想减轻多任务处理所带来的压力,需要高校和教师个人均做出努力。为此,马克斯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对于国内高校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第一,政策应重质不重量。目前很多高校还在以数量为指标进行绩效评估并确定终身教职。若是仅看数量,会引导学者将研究成果分散发表,这实际上占据了教师更多时间与精力,也会让读者在阅读时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真正应该做的是让学者把时间与精力花在重大成果的研究上。

第二,职责可以因人而异。教学、科研、服务这三大任务,其重要程度应该因高校的类别而异。顶尖研究型大学最常见的划分是60%(研究)、30%(教学)与10%(服务),一般高校则大多为40%、40%、20%。对此,高校通常有各自的硬性规定,但少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才能与偏好做自由调节并改变这一比例。事实上,应该允许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发挥优势,从而减轻多任务的压力。

第三,重视日常事务工作。目前,各高校都减轻了通过行政任命担任行政职务的人员(包括学院领导、系主任等)的一些教学负担(减少了上课时间),但对那些需要教师日常承担较小的责任、却又是必不可少的日常事务性服务工作重视不够,比如各种(招生、学术、校务)委员会等,这些工作繁杂而琐碎,且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对教师参与其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理应予以重视。

第四,简化工作通信方式。在国外,无论是学校职能部门还是学院,大多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工作,但目前这种方式还属于“各管一摊”,各部门分散式地推送各类信息。我国则主要通过微信群发送消息。然而,目前各种微信群层出不穷,信息满天飞且杂乱无章,很多微信群用完即散、再用再建,要回溯或查找资料很不方便。为提高效率,应该注重建设一个共享空间,让人们从中构建一个共同的线索,而不是到不同的邮件或各种微信群拼凑信息。

最后,完善个人工作计划。要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日与工作任务,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让自己有机会自我反省和思考未来。也应尝试专注于完成一项任务后再开始另一项任务。

虽然很多大学教师都是出于对职业的热爱而身居大学校园,但无论是研究还是教师的个人体验都告诉我们,若工作时间不断增加,会让教职员工对工作乃至这份职业产生不满情绪。这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与服务水平,也有损高校的声誉,对高等教育质量有百害而无一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