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擘画“大食品 大科技”发展蓝图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成功召开 |
12月14~15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以线上多渠道同步直播的方式隆重召开。食品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相聚“云”端,以3大权威报告、近20场分专题,共享科研成果,共议前沿问题,共谋发展路径。与会专家指出,要从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四度”上齐发力,擘画“大食品 大科技”发展蓝图。
在本届年会上,首次举行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授予仪式和2022中国食品科技进展发布,持续多年的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学生创新活动颁奖仪式、年会会旗交接仪式也在线上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当前,从农业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逐渐由低端开始向高端延伸;发展方式更注重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经营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此,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战略思维出发,进行前瞻性思考,以助力我国食品产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在致辞中表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安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为食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安徽省食品工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与会代表充分利用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这一交流平台,以合作共赢为宗旨,助力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余其俊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年会不仅是我国高校食品领域师生、科技人才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行业探索新课题新发现的学术盛宴,必将对引导食品学科的新发展、新思路、新作为、新趋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院士专家带来的三大权威报告,成为本届年会上的精彩看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谢明勇,以“食源性多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题,系统介绍了食源性多糖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强调面对国内外慢性疾病高发态势,合理补充膳食纤维(功能性多糖)对于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任其龙以跨界思维,分享了“面向食品功能因子和同系物的分离技术”的新理念与新成果。他概述了食品功能因子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离子液体萃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机理和应用情况。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徐宝才聚焦“肉品质量与‘高低’加工”议题,以徽派特色肉制品为例,深入剖析肉品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并提出破解之道。
大会期间,近20场分专题,以线上会议形式同时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近150位报告人,围绕食品科技创新、营养健康和高质量发展,从地方特色食品、前沿热点、人工智能与食品大数据、交叉融合、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共同交流探讨食品技术的创新成果。
以“食光有约,共话研学”为主题的第十四届研究生论坛上,院士专家、知名企业高管、学生代表等,与在线观看的研究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分享,为研究生从科研学习、生活、心理健康、职场规划等方面提供指导,同时为食品相关领域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开拓思维的交流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还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带来了精彩报告。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会旗的交接仪式也在此次年会上举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十届年会将在202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由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承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协办。
本届年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9家单位共同承办。截至大会主场报告结束时,年会的全媒体累计观看量达185.1万人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