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校毕业季的来临,各高校的毕业典礼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其中的某些特色的环节或人物,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热议。近期,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该校教授程民生发表的毕业致辞便火爆了网络。
这篇致辞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不仅因其诙谐幽默,而且也于欢乐中自然而然地分享了人生的经验、表达了未来的期待,接地气而又有“干货”。
众所周知,师长的毕业致辞是大学毕业典礼的重要环节。人们对这种毕业致辞的期待,也反映出他们对一场“走心”而难忘的毕业典礼的期待。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虽然很多大学一直在举办毕业典礼,但很难说它们真正懂得如何去办毕业典礼,也很难说它们给学生带来了一场够“格”的毕业典礼。例如,很多毕业生反映他们当初就读的大学对毕业典礼不够重视,毕业典礼流于形式;以各种“讲话”为主,却无关键性的学位授予仪式;面向部分优秀学生,其他学生无缘参与……
在笔者看来,一场够“格”的大学毕业典礼至少需要达到三条标准。
神圣庄重 契合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属性
大学是高深学府,是保存、研究与传播学术的文化机构。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而学术或学问又是神圣的,因为它代表着我们汲汲以求的真理。尊重学术、崇尚学术,就需要自觉营造神圣、庄重的典礼环境。
高校可以依托建筑营造这种典礼环境。建筑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一些大学的百年大礼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毕业典礼场所,学生一走进去,学术的神圣和崇高之感就自然而生。然而,并不是每所大学都有这样的建筑,但仍可以通过人、景以及礼乐等内容综合创设这种神圣、庄重的典礼环境。
首先,出席毕业典礼的教师代表应更多的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尤其是学术造诣深厚、深受师生喜爱的“大家”,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术最好的象征;其次,毕业典礼现场的背景幕布、色彩灯光,师生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各要素也都应是庄重且斯文的,从而体现出对学术的敬意;再次,可充分发挥礼乐的作用,例如实施具有一定规则与要求而又充满仪式感的典礼流程,辅之以激昂雄壮的国歌和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校歌,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给予人强烈的心理感受。
富有教育意义 对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触动
毕业典礼是大学教育过程的重要部分,教育意义是其本质特性。然而,如果仅仅将其当成一项任务完成了事,这样的典礼是否能够发挥教育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例如,有大学或学院的毕业典礼就是简单的“三部曲”——领导讲话、教师代表讲话、学生代表讲话,此后便宣布“毕业典礼到此结束”。这样不走心的毕业典礼如同鸡肋,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难以产生教育效果。
大学和学院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场仪式,激发学生对于学术的敬仰、对教职员工以及家长的感恩、对母校的怀念,以及投身社会从而发挥自身价值、让这个社会因为自己而变得更加美好的理想与抱负,让他们既带着浓浓的不舍,又带着满满的力量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例如,相比一些高校让学生到所在院系直接领取学位证,一些大学将毕业典礼与学位授予仪式合二为一,让学生在毕业典礼的讲台上,在师生员工甚至家长的注视下,由校长或资深教授亲自颁发学位证书,这无疑是更具仪式感、更增学位证之学术分量与内涵的方式。
再如,在笔者与学生的交流中,一些同学提到,他们特别希望自己喜欢的老师能在毕业典礼上给他们上“最后一课”,让他们重温一次作为学生上课的滋味,而且表示这一次他们肯定认真听。
面向全体毕业生 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
受制于场地容量有限等原因,一些大学仅仅选择了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典礼,然而毕业典礼的现场感受和体验是无法由别人代替的,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毕业典礼的权利,他们也不可以被“代表”。毕业典礼仅仅面向部分学生,不仅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也无法使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这场仪式所带来的教益。
因此,理想的毕业典礼是面向全体毕业生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现场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现场齐唱国歌、校歌;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典礼上宣读的学位授予决定中听到自己的名字;每个学生都可以走上讲台,由校长或教授亲自拨流苏、颁发学位,还可以与他们单独交流、留影乃至拥抱。
作为我国人文氛围浓厚的高校之一,厦门大学的毕业典礼就很好地体现了以上三个特性。
以该校2019年的毕业典礼为例,为了让8700名毕业生都能参与毕业典礼,厦门大学于当年6月22日至23日先后举办了四场毕业典礼。出席会议的不仅有校领导,还有文理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大家。而从内容上看,不仅有校长的毕业致辞,还有毕业生们集体宣誓,表达秉承爱国底蕴、弘扬“南强”精神,勇于创新、勇当栋梁的态度和决心,以及全体毕业生起立,在《感恩的心》的歌声中,向教师代表,学校从事实验室、图书馆、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的工作人员代表,毕业生家长和亲友鞠躬致谢等环节。
需要指出的是,毕业典礼并非只有学校才可以举办,学院一级也可以举办。尤其是在学校一级不举行毕业典礼或者办不出有情怀的毕业典礼的情况下,学院完全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因为规模小,学院一级的毕业典礼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形式可以更加多样,例如在仪式前,可以循环播放全体学生的照片,展示他们的青春与风采;在仪式中,全体教师出席并逐一向同学们言说寄语,送上回忆与祝福。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毕业典礼上通过视频、书信等方式对老师表达感恩之心,诉说对老师的爱。此外,学院还可以准备具有学校或学院特色的纪念品,并在典礼上亲自递到学生手中。
总之,一场好的毕业典礼充满情怀,也会让人热泪盈眶。当然,从一场“鸡肋”典礼“升格”为一场难忘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金牌”典礼是十分困难的,它高度考验一所大学的教育责任、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然而,当一所大学有意识地举办一场令学生难忘的毕业典礼的时候,这样的典礼离我们也就不远了。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IA200268〉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