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建所60周年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举办专题学术论坛 |
|
9月2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迎来建所60周年华诞。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研究所以“笃志前行,创新未来”为主题,在北京举办了专题学术论坛,回顾发展历程,展示科研成果,探讨未来发展与责任担当。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党委书记胥伟华在致辞中表示,遗传发育所秉承“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使命,围绕绿色科研和研究所精神,注重研究所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体的幸福感提升,努力做到“自豪感、满足感、成就感、公平感、归属感”五感同步发展,让每一颗“金子”都能发光,让每一位同志都能由勤奋的“追梦者”,成长为“承梦者”,最后成为“完梦者”。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所长杨维才在报告中回顾了研究所建所60载的光辉历程,追溯了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脚步。他说,遗传发育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抓住发展机遇,把研究所建设成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原始创新研究基地、生物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著名研究所,取得了一批批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维才表示,未来,研究所将继续锐意进取,始终牢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继续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的目标而奋斗,谱写“探索生命奥秘、创造人类幸福”的新华章。
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国良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周俭民分别做了题为“DNA酶促氧化在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和“植物免疫与细菌免疫逃逸机制”的学术报告。各参会代表也纷纷发言,表达了对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深厚感情,并对研究所的未来寄予殷切希望。
作为中国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农业生态学研究于一身的综合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面向我国农业和人口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生命科学前沿,重点开展基因组结构与调控规律、细胞发育分化分子机理、重要农艺性状分子解析、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揭示水稻、小麦等基因组表达调控规律、阐明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和建立新的品种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解决遗传与发育生物学领域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做贡献。60年来,研究所发展始终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1993年,“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06年,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因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项目又斩获未来科学大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