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皎轩 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5/14 16:25:29
选择字号:
上海交大创新工科平台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发挥工科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建立新型工科平台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交叉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突破学院行政壁垒,构建跨院系工科大平台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秉承培养“第一等人才”的教育目标,以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的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依托,联合6所强势工科学院,融合20个优势工科专业,构建了工科大平台。真正突破学院行政壁垒,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构建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工程科学和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该平台学生的培养模式,是由1.5学年平台培养,与2.5学年专业培养构成。

平台培养体系注重夯实数理化与多学科基础,平台培养期间,学生修读同一套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科类、基础工科类、公共类三大模块课程构成。理科类必修课程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工科类必修课程涵盖了理论力学、电路、计算机、工程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夯实了学生的多学科知识基础,可顺利进入后续的专业学习。

工科平台学生进校后拥有更多了解专业、培养专业兴趣的教学活动,拥有多次在工科平台内选择专业的机会。在为学生搭建交叉创新平台培养体系的同时,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生成才的环境,工科平台的同学一起编班住宿、学习生活在一起,分专业后也维持此住宿模式,持续工科交叉融合讨论交流的环境,真正落实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

工科平台创新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培养初见成效

2018年,工科平台首届毕业生即将毕业,目前根据调研结果和数据分析来看,平台培养初见成效。通过平台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广阔的知识面,为后续专业学习、深造及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平台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平台所涵盖的宽泛的专业领域,让更多的高考学生入校后充分了解自己喜欢的学院和专业,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平台的培养模式,扩大了学生的交际圈,不同专业同学可进行知识互补,学学相长。

在对毕业班学生的跟踪分析发现,对在校七个学期的平均课程绩点GPA进行统计后发现,工科平台学生平均GPA高于非工科平台学生;出国深造和在国内深造的比例接近全部工科平台学生的三分之二,略高于非工科平台学生,学生培养了专业兴趣,保持了浓厚的继续深造势头。

以新工科改革为契机,校企联动,持续完善工科平台培养体系

结合新工科改革,学校进一步分析与借鉴国外一流大学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的特色,不断完善工科平台培养体系,改革了2018级工科平台课程体系。持续夯实基础,不仅强化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将数理化基础做牢做实,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深度上不断加强课程内涵建设,课程体系中融入量子物理、材料物理、纳米科学、复杂性科学等知识点,提高基础课程中复杂性科学的分量。注重交叉融合,增加学科交叉模块学分要求,跨学院组织交叉创新模块课程,着力建设基于理科的面向新兴工科发展的课程群。强化实践培养。依托学生创新中心,联合各工科院系,共建创新实践类课程体系。

校外知名企业和各学院联合在校内学生创新中心进行重点实验室创建,助力交叉模块课程体系的建设。

发扬传统工科优势,扩大工科平台辐射效应

据悉,在学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体系修订中,将工科平台、工科专业、致远工科荣誉计划三类专业培养打通,将工科平台原有培养优势和特色推广到所有优势工科专业中去,形成“大工科”培养体系,扩大学生受益面。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难度加深的致远荣誉课程收获更多,毕业时如果能够满足荣誉学位条件,就可以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荣誉学位。

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新工科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工程人才培养的整体解决方案,包含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等的多方面综合改革。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可应用推广到其他学科大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已推广应用于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数理平台,成效明显,2018年也将进一步应用于经管平台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不同模式下的学生培养成效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任务,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科平台的设立及创新的工程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为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了可行路径和可借鉴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也将以工科平台改革为契机,以培养一流工科人才为己任,不断创造辉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