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7/3 9:49:18
选择字号:
小洪山孕育大突破
中科院武汉分院“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本报记者 王晨绯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作为中国科学院在武汉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协助院进行所在地区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在授权范围内代表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开展合作,为所在地区研究所提供服务,承办院交办的有关事务。武汉分院系统包括8个独立法人单位,即分院机关、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我们围绕服务研究所、服务科技人员、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工作。”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用“四个服务”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分院的职责。

 


 

①袁志明


 

②武汉分院风貌

 


 

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小洪山科学城总体规划修编效果图

 

④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向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Bernard Cazeneuve)介绍P4实验室建设情况


 

⑤P4实验室实验人员

积极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国家正在启动新一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抓住建设武汉科技创业中心和组建国家实验室方案的机会,围绕国家需求,特别是科学院的‘率先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工作。”袁志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就武汉分院而言,武汉病毒所的P4实验室是我国以及亚洲的第一个P4实验室,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可以安全研究埃博拉等最高等级烈性传染病病毒的堡垒。2017年,武汉分院组织武汉病毒所P4实验室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分别向2017年全国两会和湖北省委提交了关于建设生物安全国家实验室的议案和信函。目前,武汉P4实验室已经纳入湖北省实验室建设规划中,以武汉分院为牵头单位,依托国家P4实验室,筹划组建生物安全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在精密测量科学技术领域,武汉分院积极推动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成为湖北省实验室,为最终成为精密测量国家实验室奠定坚实的基础。2017年5月,中科院党组已明确在武汉新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以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整合中科院相关领域优势资源,并联合在汉几所大学等单位。新建的研究院将逐步推动精密测量科学技术牵引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应用体系。

新时期孕育新突破

当记者问及“十三五”期间武汉分院如何在原有的学科布局中孕育新的突破时,袁志明如数家珍:“武汉分院学科门类齐全、系统性强,研究范围从天上到地下,从最小的病毒到最大尺度的空天。如今我们也在新的需求下培养出了新领域。”

水生所在新型健康渔业养殖领域,建立了没污染、产量高的新型养殖模式;在藻类产油方面也出现了好的趋势,今后将向产业化方向推进。

物数所在波谱学研究里拓展了纳米、生命科学等大量新的应用,精密测量将在国防、地质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病毒所在诊断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在烈性病毒监测及其抗血清制备技术方面有可喜势头。

岩土所在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固体污染物整治方面,还有能源的地下储存和二氧化碳捕获将会有所突破。

武汉植物园在药用植物、能源植物、观赏植物、功能蔬菜上都会有新成果涌现出来。

“我期待他们的突破。”袁志明自信地说。

目前,武汉分院在先进三维NAND型闪存存储器芯片集成工艺研究及其产业化、人体肺部MRI成像仪、芯片原子钟、病毒工具、新型重组融合蛋白预防与治疗龋粘膜疫苗等成果(布局)上已经进入国家甚至国际率先水平。

双平台驱动全链条完善

创新为民,武汉分院各所当年都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需求而立。为了解决吃鱼问题,有了水生所;为了解决葛洲坝的科学问题,有了岩土所;为了解决江汉丘陵农业生产微生物问题,有了病毒所……

“我们作过很多贡献。在新时期,我们更要为地方经济发展,为国家高技术产业作贡献。”袁志明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各单位在湖北省转移转化科技项目达211项,使地方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43.2亿元,新增利税54.86亿元。

“十三五”期间,武汉分院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专业化服务的新模式,策划并推动成立了市场化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中科产业育成(湖北)有限公司(简称中科育成公司),形成了事业化平台+市场化平台的双服务平台体系。湖北育成中心作为事业化服务平台,负责对接政府和中科院的“双创”资源,建设完善的服务平台体系,为产研双方提供公共服务;中科育成中心作为市场化服务平台主要对接市场资源和企业资源,为企业和产业育成提供咨询、融资、培训、场地等市场化服务。双平台资源共享、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完整的中科院科技兴鄂服务生态系统。中科育成公司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行,组建了中科创客中心,运营了1200平米的孵化器;正在与湖北省高投发起成立创投基金,并入股环保领域初创公司中科众沃生态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袁志明实事求是地说,依托事业单位做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在一定时间内有效,但缺乏长效机制。一定要遵循市场主题,通过资本的力量,开展技术集成孵化。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是一锤子的买卖,这项工作很难,但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他说。

小洪山的憧憬

采访中,袁志明特别提到了小洪山科学城项目的启动。

“小洪山在武汉市的地理位置很好,比邻东湖,环境优美。我在小洪山生活、工作了三十年,见证了我们科研园区的改善,但大环境还没有建成。”袁志明充满感情又抱有遗憾。

不过这个遗憾将被崭新的小洪山科学城项目取代。“十三五”期间,武昌区八一路沿线将建设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形成“小洪山科学城”。“小洪山科学城”北临东湖,南面是小洪山,东邻武汉大学,融科技、教育、文化为一体,定位科普展示、教育培训、大型论坛、创业孵化、科技成果展示及配套商业服务等五大功能。小洪山科学城占地66亩,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投入使用。

5月19日,武汉分院与武汉市武昌区政府签署《关于小洪山科学城建设及八一路沿线旧城改造的合作协议》《关于小洪山科学城项目建设与运营安排的协议》,这标志小洪山科学城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小洪山科学城建成后,将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环境为依托、服务为纽带,集基础科研、研发孵化及科技展示、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及商务配套、生活居住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复合、生态共融、独具特色的科学城。

“这里将会成为区域科创中心、武汉市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为中科院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进一步推进院地合作开辟了新的通道,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期盼将来的小洪山科学城为科研人员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为引进人才提供优良配套设施;成为科研成果的源头、创新创业的沃土、高端人才的集聚中心。”袁志明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7-03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