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
2015年社科基金申报项目揭晓,一些重大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经费达几十万元,个别重点资助项目经费高达上百万元。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但同时也说明,国家对社会科学基金的管理制度需要调整。
社会科学范围非常广泛,有些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需要田野调查,需要数理统计,需要参考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因此,资助经费相对充裕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一些不需要进行田野调查,也不需要进行大型计算机统计运算的法学政治学研究项目,获得国家几十万元的资金资助,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究竟要研究出什么样的科学成果?
社会科学基金管理部门应该量力而行,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划拨资金。现在这种动辄几十万元的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究竟是在资助学者潜心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还是鼓励学者到世界各地旅游?
笔者的建议是,国家社科基金管理部门应当在自己的专门网站上设立社科基金公开栏,将社会科学基金经费使用情况和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和监督。这样做不仅可以防止出现资金使用跑冒滴漏现象、滋生腐败行为,而且可以给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国家社科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改变“严格审查,宽松鉴定”的现状,加强对社科基金使用的管理。如果国家资助重大科研项目或者重点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出现异常情况,那么社科基金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介入,聘请会计审计机构进行专门审计,帮首席科学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那么社科基金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且追究首席科学家的责任。
总而言之,不能等到科研资金挥霍殆尽之后,社科基金管理部门才介入调查;不能等到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变成“豆腐渣工程”之后,才采取事后补救措施。社科基金管理不能只负责撒种不负责收获,应当及时地加强“田间管理”,随时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在国家社科基金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大规模资金浪费现象。(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5-03-1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