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安
晚清时期,西方的小说作品因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实用功能,受梁启超等人的倡导,渐渐成为文人译介所关注的焦点,其中不乏充满种种科学内容的科幻小说。发挥科学想象力,兼顾了读者心理上的猎奇与求知,这使得科幻小说在20世纪之初的中国崭露头角。
从1865年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到1901年威尔斯的《登月先锋》,未来的预见,科学的幻想,以及现实的批判,科幻大师的作品带动月球旅行题材的科幻小说和电影,在世界各地一发而不可收。1903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将《从地球到月球》日译本译成中文,更名为《月界旅行》,直到今天,这仍被认为是为中国科幻开创先河的经典之举。本文介绍了在20世纪上半叶由中国作者创作的开宗立派的三部科幻作品。
荒江钓叟《月球殖民地小说》:西学东渐的万象新天
1904年,这是目前基本得到公认的中国科幻小说开元之年,其代表作就是发表在《绣像小说》上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署名“荒江钓叟”。这位“荒江中钓鱼的老者”具体是何方神圣,始终没能准确考证出来,小说当时在文坛上的地位不高,所以作者大都署笔名,而且喜欢用四个字的笔名。
《月球殖民地小说》共计发表35回,达13万字,但并未写完。故事描述了湖南湘乡一个名叫龙孟华的人,因犯下重案,为躲避官府追缉,只得连夜逃亡,后来辗转搭上英国印度公司的轮船,远赴海外。在南洋住了八年,因为一段偶然的奇遇,他搭乘上日本人玉太郎的气球,去世界各地寻找失散的妻子,由此引发了种种曲折的故事……
小说中描写了这样的情形:一天夜里,龙孟华对月饮酒,半酣时忽见天空里一个气球,飘摇而来。气球的主人玉太郎告诉他,自己当天六点从东京起程,居然只用十几个小时,便飞到南洋……这在那个年代可谓是神速了。龙孟华应邀登上气球,惊奇地发现气球里空间巨大应有尽有——会客厅、操场、卧室、大餐间……一路走来,简直连“眼睛都看花了”。
《月球殖民地小说》的故事写法的确很中国,极好地把章回小说的形式和科幻小说的内核结合起来,毫无生硬勉强之处。美中不足的是,从乘气球周游世界的创意来看,很明显是受到凡尔纳的名篇——《气球上的五星期》影响。尽管如此,这部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仍不失为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科幻小说。
顾均正《在北极底下》:乱世中的科学想象
民国时期的中国,政治动荡,硝烟遍地,内忧外患之下,抗击侵略与追寻光明成了社会的主题。受时局影响,整整38年里,科幻作品的产出量竟不如晚清十年。所幸这个时期一位名家的崛起,才让几乎就要销声匿迹的中国科幻,看到了那点希望的星光。顾均正,现代科普作家、出版家、文学翻译家。1939年,他以“振之”为笔名,出版了科幻小说集《在北极底下》。这本并不太厚的少年读物丛刊中包含了《在北极底下》、《伦敦奇疫》、《和平的梦》三个短篇。
中国抗战烽火正烈,世界大战即将点燃,在这种岁月里,顾均正挥笔写就的作品,也就自然明显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点。这些作品构思缜密,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有许多惊险小说和悬疑小说的成分,其中科幻创意与同期西方作家相较,科学想象力难分高下,像《在北极底下》险些被科学狂人用来改变地球磁极的巨大磁铁矿,以及《和平的梦》中讲的某国科学家发明能够改变他人思维的无线电波等。不夸张地说,正是顾均正的存在,才将20世纪中叶的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级的创作水平。
《在北极底下》作为顾均正的力作,故事开始便营造出一场极度离奇的混乱,北半球地磁异常,所有的罗盘针突然无法指明方向。随即船舶迷途,飞机不敢降落……与此同时,身为北极远征队员的凯恩也因迷路误入一座巨大的冰窟,并结识了这里的主人卡梅隆。卡梅隆曾经是一位科学家,曾因发明导磁性极强的超级磁铁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为了让自己的超级磁铁垄断市场,攫取巨额收益,卡梅隆竟然疯狂地打算摧毁地球磁极,重建一个能为己所用的人造磁极。凯恩洞悉了真相,却无力阻止灾难的到来,然而当最后的时刻来临,科学狂人的恣意妄为终于遭受天谴。世界最终恢复了常态,罗盘针仍如以往般指向正北,一切都像从未发生……
顾均正致力于推广科普文学。在他看来,当时的西方科幻小说空想成分太多,科学成分太少,科幻小说应当更多装载一些科学知识。为此,他的每篇科幻小说都会有明确的科教说明,并详细交代其中的科幻理论根据。这种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创作,不仅易于达成科普目的,更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较高的科学预见性。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痴迷众生的中国奇幻
《蜀山剑侠传》是还珠楼主伴随抗日战争烽火所写就的一部幻想巨著,其可谓空前绝后,开创中国小说界千古未有的奇观。一直以来,这部作品始终被纳入武侠文学的范畴,但事实上,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武侠作品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在许多人眼里,《蜀山剑侠传》貌似与科幻毫不搭界,但如果站在大幻想的高度上为其定位,这部作品无疑是中国幻想文学发展历程中无法回避的经典。
还珠楼主,原名李善基,后改名李寿民,又改名李红。与宫白羽、朱贞木、王度庐、郑证因并称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但其作品荒诞传奇,与其他四人风格迥异。毕生著有武侠小说36部,以《蜀山剑侠传》最为经典。还珠楼主一生曲折跌宕,极富传奇色彩。其生于官宦世家,有神童之称。幼时随父饱览各地风光,后家道中落,辍学北上,曾在天津警备司令部给傅作义做过中文秘书。抗战时期因拒绝为日本侵略者工作而身陷囹圄,后远离军政,专注于创作,在文坛中大放异彩。1961年2月患病去世,享年59岁。
很大程度上,科幻小说的分类并不是狭义的,像英美的科幻界,对虚构科学内容的科幻与神魔咒法出没的奇幻也没有刻意去加以区分。倘若将奇幻这一支的作品看做是幻想文学整体中难以忽略的侧面,相对西方魔幻题材的光怪陆离,《蜀山剑侠传》的玄想超妙,于是使之成为无愧于深远影响后世的中式奇幻开山之作。
《蜀山剑侠传》的世界里,海可以煮沸,地可以掀翻,山可以役走,人可化兽,天外有天……完全超越了中国历史上神话与武侠作品的想象力体现。《蜀山剑侠传》讲述了峨眉弟子学艺和斩妖除魔的经历,尤以李英琼为主要的小辈人物,详细描述了她从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机缘巧合,得到紫郢剑,收复神雕佛奴和猩猩袁星,吃下罕见的朱果,又得前辈仙人所留的太清神焰率兜火和白眉和尚的定珠,最后还获得了前世挚友圣姑的一甲子功力,终成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人物。
而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提及了五百年前的神仙大劫,那些没有成为金仙的散仙、地仙都必须不断地经历天灾大劫,因此很多前辈高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三劫作准备,而峨眉派就是不断地帮助其他非本派的正义的散仙们,防止他们在三劫中出事。
由于长达500万字的篇幅所累,作品全面展开描写后显得有些凌乱,往往两个联系的故事要过很长的篇幅才联系起来,这让性子急的读者有时颇感苦恼。
《中国科学报》 (2012-05-25 B4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