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芸 麻晓东 贡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20 8:39:00
选择字号:
陈佳洱刘光鼎秦伯益杨焕明欧阳自远:院士的阅读


 
编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今年读书日到来前夕,本报记者以同题问答的形式采访了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请他们谈阅读时间、兴趣及心得等。
 
阅读是私人化的。但从5位科学家不同的阅读生活中,我们又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阅读关乎兴趣,只要喜爱它,无时无处不可以读书。
 
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像瑞士作家凯勒所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同题问答:
 
1.除了专业书籍之外,您最爱看什么类型的书?
 
2.在繁忙的工作下,您如何保证阅读的时间?
 
3.对您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4.您正在读的是什么书?
 
■本报记者 李芸 麻晓东 实习生 贡晓丽
 
陈佳洱
 
人物名片:
 
陈佳洱,1934年出生,上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长期从事加速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专业的文献阅读占了我大部分的阅读时间。除了专业阅读,我爱看名人传记特别是科学家传记和回忆如《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传记》、《“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博士的一生》、吴大猷先生写的《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以及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等。这些都让我受益终身,帮助我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因为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从前,不敢看太厚的书。平时有空喜欢看看杂志,《作家文摘》、《历史文化评论》等,里面的小故事很好读,有时对本职工作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2.你不可能等到有时间再来读书。人生很短暂,一晃就过去了。《伟人孙中山》里写道,孙中山小时候问他妈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妈妈说:“人生就像梦一场,不小心就溜走了。”孙中山就说:“那我要珍惜光阴。”珍惜光阴,要挤时间读书。我觉得只要你认为读书是一种需要,就会找到时间读书的。
 
3.居里夫人女儿写作的《居里夫人传》。作者通过引用居里夫妇许多的信札和日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自强不息的一生,她的工作精神和处世态度。她女儿评价居里夫人时说:“作为一个人,她能从容牺牲、奉献所有而一无所取……她拥有一颗无论处于成功或逆境都不改变的、异乎寻常的圣洁灵魂!”我那时读到这些故事,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在震颤。从书中,我汲取到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毕生奉献科学的精神。
 
4.正在读我的恩师王大珩先生的传记《光耀人生——王大珩学术思想与创新发展》。
 
刘光鼎
 
人物名片:
 
刘光鼎,1929年出生,山东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1.除了专业书籍,我读得最多的是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我比较挑,基本上只读金庸和司马翎。他们的全套多种版本我都有,而且我是一遍又一遍地读。此外我还看一些杂志,主要是关于海洋勘探、油气勘探、金属矿勘探方面的。现在我都“80后”了,所以平时还喜欢读一些轻松的杂志,譬如《中国国家地理》和《文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从小受的教育不好,我是1941年上的中学,那时拼命地念数学、英文,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而忽视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总应该有所了解。现在我有意识地多读读这方面的书,如果看电视也算一种广义的阅读的话,我还经常看看讲传统文化的节目。
 
我鼓励我的学生在科研之外多读些非职业书籍,包括武侠小说。我订的杂志很多,以前定期捐给图书馆,现在定期送给学生。
 
2.我的非职业书籍基本上是在火车上、飞机上、睡觉前读的。至于时间,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大学期间有基本的训练,如何珍惜时间和合理利用时间。总之走到哪都不妨碍我读书。
 
另外我觉得我们的导师带研究生、博士生时,不能光让他们做项目,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要给他们充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3.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方面的书,我先是考了山东大学的物理系,后来觉得那里政治气氛不行,我又回到北京考的北京大学物理系。所以我对物理还是很执著的。其次应该是金庸的书,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让我心向往之。
 
4.我包里正带着的武侠小说是司马翎的《檀车侠影》。
 
秦伯益
 
人物名片:
 
秦伯益,1932年出生,江苏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家。早期从事国防工业毒物的毒理及防治研究。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系统新药评价工作。主持研究成功神经性毒剂85号复方预防片。现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1.科学是建立在个人兴趣基础之上的,是人基于生存之外的追求,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喜欢上科学了,就爱上读书了,可能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有关,年轻的时候没有书读,欲望被压抑得太久了。
 
作品虽然都是作者戴着有色眼镜得出的观点,但是我们本身也是写书的,更能体会成书的不容易,我们要怀着尊重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书,认真阅读。
 
我看的书类型很广泛,天文地理,其中英语原著的书占了一半以上。我看的业余书分两类,一是历史文化类。历史是一面镜子,当下的时代与历史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读历史书可以知古通今。文学类书可以使人得到美的熏陶。
 
二是科普书和科幻小说。这些书可以提高科学家的文学素养,从中学习用受众能接受的语言把知识表达给受众,比如做儿童科普跟成人科普就很不同。读这些非专业的书,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像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想盛出这一杯水就要有一桶水的准备。
 
2.我一般在睡前看会儿书,公共汽车上也是我读书的地点。一般先快速浏览,5~10分钟翻一本书,知道此书的大概内容后再判断是否有必要细读,也有很多好书浏览过后就束之高阁了,来不及看或者忘记了,实在很内疚。
 
现在的电脑和电视实在是耽误时间的现代工具,这么多时间坐在电脑电视面前,当然人们的阅读时间就少了,不过看电影电视剧有一个好处就是看完改编剧之后会有人找来原著阅读,这样又无形中促进了观众对有形书籍的阅读。
 
3.中国的图书事业经历“文革”之后留下来的书籍真的太少了,当时的学生们都是互相交流传阅,我当时最喜欢逛书店,因为书少,所以我也经常吹牛:新华书店的书我都看过!
 
书店就是书的博物馆,逛书店有三个好处,一、博物馆里都是精华的好东西,只要你耐心淘一定有对自己有助益的书籍;二,每本书都带有作者自己的观察视角,看别人的东西总会对自己有所启发;三、看书能够扩大眼界,学到很多新知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对我影响较大的书有很多,不同的阶段读到的书感觉也不一样。以前读的《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触很深,外国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国内小说《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礼》、《废都》,时间久一点的《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三言二拍》我都喜欢。
 
除了看书,电影也是我的一大爱好,对心灵的启迪能带来和看书一样的效果。《美丽人生》、《天堂电影院》都是道德感很强的片子,关于人性和理想,给人很大的启示。
 
4.现在正在看的是科幻小说《失落的世界》。
 
杨焕明
 
人物名片:
 
杨焕明,1952年出生,浙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基因组学家。一直从事基因组科学的研究。他主持完成了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1.我最喜欢看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类的图书。我的书柜都设计成双层的,所以一个书柜可以当两个用,我有三个书柜放历史类书籍,中国史书的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个体系我都收集全了。另外还有两个书柜是名人传记作品,包括鲁迅、余秋雨、王蒙、于丹等,还有一个书柜里都是中国小说,从古至今,韩寒的书我也读过好几本。我收集这些作品主要是作为社会问题来研究。看看这些藏书就知道我的兴趣在哪里,这些书籍基本占据了我全部藏书的一半。
 
对于读书博与专的问题,我认为每个人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就我本人来说,中年这一段时间是很专的,我在部队做具体的毒理药理研究,要应对国防建设中复杂的毒理及防治研究,因此钻进去就来不及再顾及其他,那时也很少看闲书。而两头的时间,就是从小学到大学期间,以及自己当了教授后,下面具体的工作有人去做了,我就又恢复到青年时期的兴趣,喜欢关注文学、历史和社会问题的书籍。
 
每个人的治学特点不一样,有的人会钻得很深,有的人视野放得很宽,而我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性的,对问题不大容易想深进去,而是想开去,往往有很多新的思路出来。比如我作报告写文章通常可以联想到很多东西,但往往不能说得很专很细。当然具体的研究工作必须做深和做细,这个过程也占了我生命中至少30年的时间,但即使在做很专的事情时,我也还是多少抽一点时间,去看文学历史方面的杂书,这种阅读其实对工作也很有帮助,至少思维会开阔。
 
2.阅读是个人的兴趣,有兴趣自然就会想办法挤出时间。我有两个比别人优越的条件,一是家务事我从来不管,都是我爱人负责,柴米油盐我从来不管,我一辈子都不知道鸡蛋肉多少钱一斤;二是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宅就在一个大院里面,从住处到办公室就两分钟,因此节省了很多往返在路上的时间。以前有很多同事来我家参观,看到我这么多的藏书,就常问我怎么还有时间看这么多书,我说我一天比你们至少能省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
 
我家里很早就用保姆了,当时有人劝我,说人家老教授老干部才用保姆,你年纪轻轻就用保姆容易被批判,我说我是自己花钱雇保姆,省下来的时间我为公家做事情,有什么不好?我这人做事不太顾忌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把工作做成了人家自然会认可,我们工作这么繁忙,想做的事情那么多,把时间都花在家务上可惜得很。
 
现在我经常可以十天半个月不下楼,要不就出去满世界跑,我总觉得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事情、看不完的东西。
 
3.小时候影响最大的是《三国演义》,中年时是《毛泽东选集》,老了则是博览群书,看得多了,自己也就博采众长。
 
4.我往往一天要换好几本书,但近期读得比较多的还是社会学方面的书,如《资中筠自选集》和陆学艺的《社会建设论》。
 
欧阳自远
 
人物名片:
 
欧阳自远,1935年出生,江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曾任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1.我的职业阅读大致占80%的时间,非职业的占20%。我喜欢读武侠小说,一般是睡觉前读。武侠小说能带你到一个很梦幻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世俗的烦恼,也可以让你丢弃白天产生的不愉快,所以读了武侠小说后,接下来的这一觉会非常美好。因此我的睡眠质量很高。每天睡五六个小时,但还算是精力充沛。
 
此外,我订了不少杂志,《环球科学》、《科学世界》、《大众科学》、《国家天文》、《中国国家地理》等,科普类别的比较多,我也经常写些科普文章投到这些杂志上。
 
偶尔我还会去报摊买《故事会》看,它其中一些故事颇有些哲理,更重要的是每篇篇幅都很短,适合利用各种零散时间看。
 
报纸我爱看《中国科学报》,因为它对国际科技的进展、国内科技的热点都有很及时的捕捉,同时言论开放、公信权威。其他报纸我一般只看大标题,《中国科学报》我看得比较仔细。我习惯把一个月的报纸收集在一起,找个时间集中阅读。
 
平时也会上网,网络阅读主要是了解科技发展的资讯,掌握科技发展态势。
 
2.做科研我觉得阅读和思考很重要,一定要有阅读的时间。阅读是积累的过程,书本是老师,看书是在看他人的路如何走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爱国为民、不求名不求利,堪称典范,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学习。
 
4.最近读的多是杂志,《环球科学》、《科学世界》、《大众科学》、《国家天文》等。
 
《中国科学报》 (2012-04-20 B1 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