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治国 于平 王玲 王大可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0-8-31 12:53:30
选择字号:
《科学新闻》系列报道:尴尬博士后
悬殊的待遇差距,模糊的身份定位,博士后在放弃与执著中较量

中国博士后生境调查

徐治国

单一的资助模式、捉襟见肘的经费以及薪金待遇过低,让大部分优秀人才在博士毕业后首选到国外做博士后
 
经过深思熟虑,苏琳(化名)还是放弃了北京大学博士后的机会,转而投向了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做博士后。“除掉日常生活开销,大概一年能到手10万人民币。”苏琳告诉《科学新闻》。“尽管很难想象两年后回国时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去日本至少能挣些钱,走一步看一步吧。”
 
同样,2009年毕业于中科院某研究所的张丽(化名)博士,由于很难留在北京,同样选择了去美国做博士后,“中国的博士后就是苦力中的苦力,而且工资也少得可怜。去国外不仅挣得多,关键是可以见见世面,长长知识。”
 
6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出台新政规定:博士后的年薪不低于6万元,最高不超过12万元,这一费用原则上由合作导师的科研经费全额支付。尽管这一标准高于国家资助标准——两年10万元人民币,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博士后待遇仍相距甚远。
 
中外博士后的礼遇差距背后,也许正是许多博士毕业后出国深造的缘由所在,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博士后制度的深度考量。
 
悬殊的待遇差距
 
目前,国内招收博士后主要有国家资助招收和自筹经费招收两种,这两种模式占据了中国博士后招收类型的85%。国家资助标准每人两年10万元人民币,至于自筹经费模式,一般而言是单位根据研究工作需要,灵活掌握。
 
上海交大此举也许能改善博士后的待遇生境,有望将更多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上海,留在国内。然而有人在网络上发帖指出,这一举措“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这个博士后年薪新标准,已不低于这所大学的讲师甚至副教授的平均收入。所以有年轻教师戏言改做博士后。对普通教授来说,招聘一名博士后,按新规意味着每年至少要为其支付3万元左右的工资和社保。若博士后不专心从事科研工作,则这种经费支出便会毫无意义。因此,新政后在占绝大多数的普通教授中有多少人乐意接收博士后,还值得观察。”
 

图1

再来看看美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为例(见图1),目前是每年最少3.77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6万)。就是如此之高的待遇,美国还有很多博士后并不买账。
 
8月12日,美国加州大学校方与美国工会(UAW)联合宣布,经过一周的投票,美国加州大学十所分校的博士后组成的联盟(PRO/UAW)与校方达成一份协议。这份为期五年的协议将让博士后获得更高薪水以及更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协议主要包括:在NIH薪资标准基础上,对博士后的薪水实行依经验定酬和年度常规上浮。总体来说,就是博士后最低工资按照NIH标准,每年最少37740美元,第二年有可能涨到最低40004美元。低于4.7万美元的今后每年最少上涨3%,高于4.7万美元的每年上涨1.5%;博士后休假期间可获得一些补助;完善加强博士后的健康和安全标准机制;须有“正当理由”才可处罚或解聘人员;加强对博士后进行专业指导。
 
“不仅仅是因为加州大学的博士后将获得的补偿是全美最好的,而且加州大学的博士后们争取到了从未有过的权利和保障,使他们可以从事重要的研究工作,正是这些研究工作让加州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术机构。”联盟谈判委员会成员之一、加州大学癌症研究人员Xiaoqing Cao说。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年第7期上发表的论文《中国博士后的尴尬现状及原因分析》指出,博士后研究人员是科研工作人员,而不是学生。但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的博士后仍然被当作学生来对待,来“培养”,而非有效的“使用、计算工龄、享受正式教职工的待遇”。博士后作为一种工作经历,是博士毕业生进入独立科研工作的过渡。然而目前,由于对博士后定位及其身份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一系列相关问题发生错位。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中国的博士后仍然是学生,中国的博士后拿到的薪金并未能真正体现其自身价值。反观国外,博士后被作为工作人员来对待,他们拿到的薪水要远远高于中国的博士后。
 
不仅如此,“有的流动站并不会按照国家规定每年5万元的标准贴补博士后,而是将流动站拿到的国家资助博士后经费用来‘给养’流动站招收的所有博士后,这其中就包括流动站自筹经费所招的博士后。这样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的钱就寥寥无几了。这对国家资助博士后很不公平。”一位在高校从事博士后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科学新闻》。他同时指出,“更为糟糕的是,有的流动站甚至连这部分‘国家皇粮’也不给,而是让合作导师自筹经费给予博士后。对于这种情况,国家甚至不知道,而且也无从查验。博士后一般也不知情,即便知道,也由于寄人篱下,怎么反映?”
 
中国从执行博士后制度以来,截至2009年,已累积招收7.01万博士后研究人员。
 

图2

 1990年5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成立,用以鼓励和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有科研潜力和杰出才能的年轻优秀人才,使他们顺利开展科研工作,迅速成长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截至目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已累计资助了47批,资助金额累计5.29亿元人民币(图2)。
 
目前,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比例稳定在33%左右,博士后基金的面上资助划分为3万元和5万元两档,对基础性、原创性和公益性的研究给予适当倾斜。在面上资助的同时,增加特别资助的方式,对在站期间取得了重大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和在研究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博士后,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特别资助经费。有些博士后确实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出了成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很多人成为学科带头人,成为博士生导师,有17位博士后已成为两院院士,也有一些人走上领导岗位。
 
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站博士后告诉记者,这些成绩根本不是这区区几万元就能做出来的成果,而都是在承担合作导师的项目和课题时做出来的,“这点钱也就只能当作生活补助,其他的什么也干不了。”
 
反观美国,对博士后的经费资助途径多样,主要有博士后奖学金、联邦政府的培训拨款、研究拨款或合同。灵活多样的模式为博士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历史来看,美国博士后教育是一种手段。它能使一组精英青年,大多是追求大学教师工作的人员,增加研究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经过一至两年的博士后工作,这些精英就能够得到适合的大学长期教师职位。对于在企业的博士后来讲,博士后项目保持了一种科研绿卡——允许博士后以客座身份在企业科研部门停留一些年,而不改变他们的学术身份。对于企业博士后来说,另一个主要吸引力是工资。到企业做博士后,许多博士后每月能挣到5000~10000美元,比在学术机构做博士后还要多。
 
日本执行的是特别研究员制度,做法类似于中国的博士后制度。除了每月的20万~37万日元的研究奖励金外,日本学术振兴会给予特别研究员申请“科学研究补助金”“特别研究员奖励费”的资格,特别研究员的科学研究补助金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每年可从日本学术振兴会得到150万日元的科研经费。
 
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项目支出来吸引本国和世界各国的青年科学家,加大投入力度,目的是在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