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泽润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31 9:18:09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彭泽润:归还大学学术制度尊严

 
■有些做学问的人本不奢望国家这些钱给自己做学问,可是我们的评价机制居然不认可这些没有得到“经费”武装的学术成果
 
现在大学里几乎人人都想拿个行政职位,而不是学术和教育本身。为什么?因为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去争取国家来源五花八门的引诱学者们的“经费”。我们的大学和学术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尊严?
 
那些有权力的把精力耗费在争取经费和瓜分经费的繁琐活动中,没有多少精力做学问。那些没有权力的学者,每年对付各种来源的繁琐的申请表格,而且几乎年年更新的表格,没有时间做学问。有的也不甘心“落伍”去活动活动,可是不仅难以获得经费,而且做学问的时间被挤掉,做学问的心情被破坏。
 
五花八门的研究项目申报消耗了大学老师的精力和时间,国家本来应该给大学老师做学问发工资的钱,被各个政府部门分割,然后形成五花八门的课题项目,让全国大学老师每天跟着方向不明确的“财神爷”去“乞讨”,胀死了那些能够紧跟“财神爷”的“教授”,饿死了挤不到财神爷身边的教授和一般教师。全国大学教师一年到头这么被吊起胃口折磨着,还有心思和精力去搞科学研究?中国的大学精神还能够“精神”起来吗?
 
更好笑的是:一个教育部主管的研究中心通过官方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人文社会科学文库”。在申请的中途来一个通知,告诉申请者全额资助没有通过,是否愿意接受部分资助评审。等把同意的信件根据要求传真过去以后,很快得到批准。可是要求申请人给指定的出版社提供2.5万元出版费用,与自费出版相比并不便宜。
 
有些做学问的人本不奢望国家这些钱给自己做学问,可是我们的评价机制居然不认可这些没有得到“经费”武装的学术成果,把获得经费项目比获得学术成果还看得更加重要!只要有钱或者文雅点叫做有经费,没有合格的学术成果也可以破格提升,破格担任博士生导师,等等。相反,即使有成果和学问,如果没有能力“分赃”到经费,也不能得到这些“待遇”。
 
我们的学术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大学是否还有自己学术制度的尊严?出路在哪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措施挽回学术尊严。
 
第一,实行学术自治,取消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制度,严格把握学术人员的准入标准,实行同行日常考察的可持续评价机制,让弄虚作假、不学无术的学术人员缺乏生存的土壤。
 
目前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机制,把不管用什么手段得到的经费多少看得比学术成就本身的高低更加重要,把一生才能评价的学术成果分割成最近几年分段计算,而且按照这个标准发放工资的辅助部分。为什么把做学问和卖水果一样去管理?难道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可以做出多少成果给你?你不给钱,我就停止学问的思考?为什么诺贝尔奖往往是一个成果过去很久被社会普遍认可以后才获奖励?
 
第二,取消五花八门的中间“管理”环节,把现有所有来源的学术经费从财政部门直接分配到学术机构。
 
现有学术经费管理方式,不仅浪费行政资源,浪费研究人员的精力,而且扩散了腐败土壤范围,中间流失大量学术经费,而且动摇了学术研究的军心。
 
第三,提高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崇高的尊严和敬业的保障。
 
大学教师是教学和科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对他们的准入门槛要严格把关;因为他们的学术成长成本也很高,所以,一般能够安心学术事业,对学术有一种崇高感觉和敬业精神。但是,如果剥夺他们的经济利益,让他们整天去“乞讨”,当然会丧失尊严,出现太阳底下没有“光辉”的现象。把国家已经分散投入的学术经费直接分配给研究人员做工资和研究消耗费用,就能够让钱真正有益学术事业。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科学时报》 (2010-12-31 A3 周末评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