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孝文 来源:新浪环球地理 发布时间:2010-12-29 13:02:49
选择字号:
大湄公河发现七大新物种 无牙蛇同类相残
 
4.蟋蟀蛙
 
 
 
蟋蟀蛙(图片来源:Jodi Rowley via WWF)
 
这种浑身布满斑点的青蛙是在越南广南省的一堆树叶下发现的,现正遭遇“身份危机”。虽然是蛙类,但它的叫声却如同蟋蟀。这个新物种学名“Leptolalax applebyi”,标本并不多见,都是在高海拔森林地区多岩溪流的上游发现的。虽然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一系列新物种,但令科学家感到担忧的是,其他物种正走向灭绝。最近,爪哇犀牛可能已经区域性灭绝,当地野生老虎数量也明显减少。
 
5.吸石鱼
 
 
 
吸石鱼(图片来源:Nonn Panitvong via WWF)
 
这种此前未知的鲶鱼学名“genus Oreoglanis”,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报告中提到的26种大湄公河新鱼类种群中的一员。这种鲶鱼是在泰国快速流动的多岩溪流中发现的,主要特征为大而尖的牙齿以及下唇内的一个V形凹口。它的外形与众不同,鱼鳍较大,形成一个类似吸盘的结构,能够在遭遇暴雨时粘在底层上,泰国人将其形象地称之为“吸石鱼”。
 
6.野香蕉
 
 
 
野香蕉(图片来源:Markku Hakkinen via WWF)
 
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的新物种并非都是动物,植物也占据一席之地,比如图片中呈现的新野香蕉物种。这种野香蕉学名“Musa chunii”,是在中国德宏的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发现的。
 
7.大湄公河流域山脉
 

大湄公河流域山脉(图片来源:Supol Jitvijak via WWF)
 
薄雾笼罩下的达瓦那-特纳瑟利姆(Dawna-Tenasserim)山脉,座落于泰国-缅甸边界,是大湄公河地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些新发现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在最近于日本名古屋举行的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督促各种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护大湄公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帮助这一地区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
 
目前,大湄公河地区的温度正在升高,天气模式多变也导致当地洪水、干旱和风暴更为频繁。查普曼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分布并不均衡。这些新物种提醒人们关注大湄公河地区非凡的生物多样性。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保护宝贵的生态系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