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女物理工作者发展困境:公平尚待改善 就业又显歧视 |
|
第二届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女物理工作者研讨会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地约40名代表参加研讨。
与会间隙,记者就“中国女物理工作者发展的现状”采访了中国物理学会女物理工作者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教授吴令安,以及中国物理学会女性物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严燕来。
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不公”现象改善但仍存在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考虑到孕期、哺乳期的特殊需要,研究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的年龄从原先的35岁放宽到40岁;并进一步明确女性可以因生育而延长科研项目结题时间。至此,吴令安多次提出的消除申请青年科学基金男女35岁“一刀切”的愿望终于实现。研讨会现场,一位怀孕6个月的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师对记者说:“听到这些消息真的很开心。”
“然而不公现象虽然得到改善,但是有些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建议推迟女研究者退休年龄以及女研究者就业不平等问题等。”吴令安对记者说。
严燕来也谈到了就业不平等问题。她说:“独生子女是中国特色,所以现在基本每个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资源上基本不存在男女不平等问题,然而在找工作时却出现男女不平等现象。”她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2005年到2008年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一共招收了9位博士后,其中有7位是女生。为什么女生比例如此之高?其中最直接原因即是:她们没有找到工作。“在读博士后时,未来前景仍不明朗,她们也在彷徨。”严燕来说。
对女物理工作者存有“怀疑”
“每次当人们看到一个科研团队的领导是女性时,多多少少心中都会打上几个问号:她的能力真的够吗?她可以管理好那么大的团队吗?她可能没有那么强。”严燕来向记者解释道,“这不一定是歧视,但在我看来他们存有‘怀疑’。”
在英国有一个调查,请小学生画出心中的物理学家,最终画出的男物理学家的形象很正常,但是女科学家的形象却是一个“怪人”。“有许多人认为女物理学家不要生活,只要工作,也有人觉得女性不该做这些。”严燕来解释。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研讨会上说:“希望全社会加强对女性面临的各种歧视的关注,形成支持女物理工作者的政策和氛围,发挥她们的聪明才华,为科学、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时报》 (2010-11-17 A2 要闻)